第53章 存疑虑,教化难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朝廷现行的用人制度上。
汉朝官府用人采用的是举荐制度,便是“举孝廉”。
“举孝廉”是由各郡国负责,而且有名额限制。东汉以人口数量为标准举孝廉。
一郡人口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满二十万举每年举孝廉一人,不满二十万两年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三年举孝廉一人。
如此低的举荐比例,使举孝廉的名额成为稀缺的政治资源!每当有了举孝廉名额,官员肯定会优先选择与之关系密切的人,如此各地便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
举孝廉制度便使阶层固化。官员把持此项资源,便形成了所谓的官宦世家。
世家越来越强大,逐渐形成豪强阶层。他们控制朝廷到地方的各级官府,逐渐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操作文化和舆论,甚至拥有强大的军队。
他们又往往通过师徒、联姻、互相举荐的方式加强彼此联系,形成盘根错节的相互关系。
刘表治理荆州时,曾经大力推广儒家文化,广建学校,但读书的子弟也多是出自士族贵族。
因为刘表进入荆州,就得到当地大族蔡家、蒯家、黄家等的支持,随后这些家族把控了荆州的军、政大权,势力大到刘表都难以控制!
其他如曹操、孙权、刘备等诸侯同样没有改变阶层现状。
孙氏得江东,是因为得到顾陆朱张四大家族的支持;刘备到徐州,受到士族糜家、张家等的支持;曹操所在的曹家本身就是世族大家,又受到荀家、夏侯家等更多世族支持。
这些大家子弟同样担任军政要职,根基牢固,难以动摇。
刘贤的情况与他们有所不同。刘度为一郡太守,刘贤当然也应算作世族出身,但是刘贤主要靠屯田、官营、商业以及战争获取军资,受当地士族世家的影响还不明显。
但是,刘贤的治下人才供应却需要依赖世家!
如潘濬、蒋琬、刘敏是表兄弟关系,他们的家族在当地也是一个不小的世家,刘巴、赖恭、黄忠、文聘、孙尚香、张秋琬等人也都是世家出身!
各郡、县主要官员,也大多是来自大大小小不同的世家。
邢义、魏延、鲍隆、陈应等人虽然不是世家出身,但随着官职提高,逐渐便会形成新的世族阶层,互相也会产生姻亲之类的密切关系。
即使基层军官也是如此,比如马忠便是伍延的女婿!
现在刘贤已经拥有五郡,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厉害。而现在要想迅速获得人才,平民百姓却不能提供,不可避免的需要获得世家的支持!
在刘贤眼里,平民百姓是其子民,而世家也是其子民,刘贤并不想厚此薄彼!
可是一碗水端平却极有难度。
如果推广文教,使普通百姓有读书的机会,但不改变官员任用制度,百姓便没有上升通路,如此便会失去读书的热情。
而如果改变举荐制度,则必然与现有的世家利益发生冲突!
这是刘贤现在非常纠结的问题!刘贤想的头痛,依然无法决定。
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刘贤索性不再去想:既然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便再搁置一下吧!
这也是刘贤的一个行事风格,便是“谋定而后动”!
第53章 存疑虑,教化难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