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典白话合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严监生生命垂危之际,始终伸着两根手指,迟迟不肯咽气。几个侄子和一众家人围在床边,七嘴八舌地猜测缘由。有人说他放心不下某两个人,有人猜是惦记两件未完成的事,还有人认为是为两处田地的归属担忧,可无论众人如何追问,他只是不停地摇头,否定这些猜测。

    这时,赵氏拨开人群,走到床前轻声说道:“老爷!只有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是嫌那盏灯里点着两茎灯草,担心浪费灯油,对吧?我现在就挑掉一茎。”话音刚落,她快步走到油灯旁,挑去一茎灯草。众人再看严监生,只见他微微点了点头,随后手缓缓垂下,瞬间没了气息。严府上下顿时哭声四起,家人们着手准备入殓事宜,将严监生的灵柩停放在第三层中堂内。

    次日清晨,严府派了几个家人和小厮,在城里四处报丧。族长严振先带着族里众人前来吊唁,严家设宴款待,还分发孝布给众人。赵氏的兄弟赵老二在米店营生,侄子赵老汉在银匠店工作,他们也备了祭礼前来悼念。

    丧礼期间,僧人和道士悬挂经幡,为严监生诵经超度。赵氏带着年幼的儿子,每日早晚都在灵柩前哀伤痛哭。府中的伙计、仆人、丫鬟、奶娘,人人头戴孝巾,整个严府内外一片素白。

    转眼间,头七已过,王德、王仁参加科举归来,一同前来吊唁,严家留他们住了一日才离开。又过了几天,严贡生也从省里参加科举考试回来,他的几个儿子都在丧堂守候。严贡生卸下行李,正和太太坐着吩咐仆人打水洗脸,只见二房的奶妈领着小厮,捧着托盘和毡包走进来,说道:“二奶奶向大老爹问好,知道大老爷回家了,但因还在热孝期间,不便前来拜见。这两套衣服和这些银子,是二爷临终前特意吩咐,送给大老爹留作纪念,还请大老爹过去一趟。”

    严贡生打开一看,是两套崭新的缎子衣服,还有整齐的二百两银子,顿时喜上眉梢。他当即给太太要了八分银子作为赏钱,递给奶妈,说道:“回复二奶奶,多谢她了,我马上就过去。”打发走奶妈和小厮后,严贡生收好衣物和银子,又详细询问太太,得知她和儿子们也都收到严监生的一些遗物,而这些是单独留给他的。

    问完后,严贡生换上孝巾,系上白布腰带,前往二房。他走到灵柩前,喊了声“老二!”干嚎几声,拜了两拜。赵氏身着厚重孝服出来拜谢,又让儿子给伯伯磕头,哭着说道:“我们命苦啊,他爹半道上抛下我们,往后全靠大爷替我们做主了!”严贡生安慰道:“二奶奶,人的寿数都是注定的。我老二既然已经走了,你如今有这么个好儿子,慢慢把他带大,别太发愁。”赵氏连连道谢,随后在书房摆下酒席,并请两位舅爷作陪。

    不多时,两位舅爷到了,相互作揖后落座。王德感慨道:“令弟平日身体健壮,怎么突然一病不起,我们至亲一场,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实在痛心。”严贡生说道:“何止是二位,就是我们兄弟一场,他临终时我也没能见上一面。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参加科举是朝廷大事,为朝廷办事,就算顾不上私亲,心里也无愧。”王德问:“大先生在省里待了快大半年了吧?”严贡生答道:“是啊。前任学台周老师举荐我的品行优异,又帮我考中了贡生。他有个本家在省里,做过应天巢县的官,我就去省城拜访他。没想到一见如故,他留我住了几个月,还非要和我结亲,把二女儿许配给我二儿子。”王仁问:“在省城就住在他家吗?”严贡生说:“住在张静齐家,他做过县令,是汤知县的世侄,我们在汤知县衙门吃饭时认识的。周亲家那边,还是静斋先生做的媒人。”王仁又问:“是不是那年和一位姓范的举人一起来的那位?”严贡生点头:“正是。”王仁给哥哥使了个眼色,说道:“大哥,还记得那次闹得回族人闹事的事吧?”王德冷笑一声,没再接话。

    酒菜上桌,众人边吃边聊。王德问:“今年汤知县没被聘为乡试考官?”王仁说:“大哥,你还不知道?上次汤知县做主考,选的文章都太陈旧,不合时宜,所以这次没被聘用。今年的十几位考官都是年轻进士,专门挑选有才气的文章。”严贡生却不以为然:“这可不对,有才气也要符合规矩。要是不按题目要求,乱写一气,能算有才气?就像我的周老师,那才是有眼光的。被他选在一等前列的,都是懂规矩的高手,今年中举的多半还是这些人。”严贡生说这番话,是因为王德、王仁兄弟俩在周老师主持的考试中都只考了二等。两人听出话外之音,便不再谈论考试的事。

    酒席接近尾声,众人又说起之前那场官司,汤知县当时十分恼怒,多亏严监生从中调解才平息下来。严贡生不屑地说:“这是我那亡弟没本事。要是我在家,跟汤知县说一声,早把王小二、黄梦统那两个家伙的腿打断了。一个乡绅人家,岂能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