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白山黑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章 最后岁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河里会议”是抗联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使东北抗联第1、2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中共南满省委和第1路军总司令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为进一步将东南满抗日游击战争推向新的*,做了组织上、思想上的准备。”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后不久,王德泰和魏拯民便率二、四、六三个师的兵力,按照河里会议的部署,转战抚松、长白、临江等县开展游击战,以机动灵活的战术,接连打了几十个胜仗,重创敌人锐气,牵制了敌人兵力,策应了一军的西征部队。

    8月17日,抗日联军以六师为主力,联合“吴义成”、“万顺”、“岳团”、“青山好”、“双胜”等反日山林队2000余人,向抚松县城发动突然攻击,一举攻占了东山炮台,并控制了小南门外一带,但是,由于城里的内应发生变故,加之一部分义勇军和山林队临战时优柔寡断,甚至有退却现象,致使我军未能攻进县城,激战两昼夜,相持不下。为避免损失,王德泰率部主动撤出阵地,并在撤退途中,将追击之敌引入我伏击阵地,将其全歼。攻打抚松县城的战斗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是也沉重地打击了敌人,进一步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更加有力地配合了一军西征。

    11月间,王德泰率二军军部和四师一部轻取了大阳岔伪警察所,仅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迫使敌人解除了武装,乖乖地举手投降。此役缴获机枪两挺、步枪150余支、子弹15箱和大批军用物资。

    大阳岔战斗后,王德泰率四师主力部队和六师一部共计200多人的队伍来到松树镇小汤河村一带(该村现位于白山市三岔子区松村镇大安村)。他们来到这里一方面向群众宣传抗日活动,另一方面由于连续作战和长途奔袭,部队减员很多,至此,指战员们要在这里进行休整。是月初,王德泰正在小汤河村召开干部会议,研究如何粉碎敌人冬季“讨伐”的战斗部署问题。由于驻地封锁不严密,走漏了消息,我军驻扎在小汤河村宿营一事被敌人发觉。他们立即调集了抚松县、临江县等地伪军及骑兵第七团一部共计600余人,连夜向我军驻地小汤河村包抄过来。太阳刚出山,敌人开始向我军驻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时,驻守在阎王鼻子高地担任警戒任务的战士跑来报告:“讨伐队上来了,已占领了阎王鼻子山头”。听了哨兵的报告后,有的人慌了,提出要撤退(因为地形对我军很不利)。王德泰根据报告的情况详细的分析了敌情,沉稳地说:“情况出人意料,大家不要慌,要沉住气,据我判断,这股敌人主要目的就是有计划地朝着我们来的,如果我们撤退了,这里的老百姓就要遭受很大损失,所以我们不能撤退!我们要保护好老百姓安全转移。再说,敌人采取了突袭的办法,并抢占了有利地形,我们现在处境又十分危险,要想冲出敌人的防线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要在这里坚持战斗,狠狠教训一下敌人。”经王德泰这样一说,大家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决心与敌人战斗到底。于是,王德泰果断地下达了战斗命令:命令郎得白连长带领该连战士从草爬子沟侧翼迂回到敌后,采取前后夹击的办法打击敌人;其余人员坚守南山阵地,顶住敌人的正面进攻,行动越快越好。王德泰部署完毕,各部队奉命分头行动。担任坚守高地的战士快速奔上南山。

    这时,敌人也已占领了阎王鼻子高地和长脖子沟,正朝我军坚守的南山高地扑来。11月7日9时许,战斗打响了,敌人一窝蜂地向我军冲过来,企图一举将我军歼灭,而我抗联战士自出师以来,士气高昂,满怀民族仇恨,正憋足了劲要给敌人一个痛击。两兵交手,构成了一场浴血恶战。顿时,山坳里机枪声、爆炸声、喊杀声震憾整个山谷,阵地上火光闪烁,硝烟弥漫,我军组成机枪火力网,把敌人打得死的死,伤的伤,没有被打死的敌人,一个个惊恐万状,魂飞魄散,抱着脑袋往回逃窜,就这样,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但是,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甘心失败,他们又组织了一次强大的攻势,杀向我军阵地前沿,我抗联战士在指挥员的带领下给予敌人猛烈还击,子弹呼啸着飞向敌人,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然而敌人还是不顾一切地冲上来。战斗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艰苦异常。阵地前沿敌人死伤无数,我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这时,我军的一名机枪射手中弹牺牲,狡猾的敌人乘机又冲上来,在这危急时刻,原八团政委金山浩立即冲上去,拿过机枪继续向敌人扫射,也不幸中弹牺牲。眼见战友们倒在敌人枪弹下,王德泰不顾个人安危,怒不可遏地端起机枪向敌人猛烈还击。战友的牺牲,也激怒了抗联战士们,将全部火力射向敌人。此时,郎得白率领该连迂回成功,在敌人背后发起突然袭击,正面部队也趁势发起了冲击。倾刻之间,敌人的又一次进攻被我英勇的抗联战士打下去了。敌人在我两面夹击之下,伤亡惨重,纷纷弃枪向南溃逃。战斗从早上打响一直持续到午后两点多钟,然而,就在我军即将胜利的时刻,抗联一路军副总指挥兼二军军长王德泰在这次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这次战斗我军以少胜多,打死60多名敌人,打伤10余人,俘虏数十人,并缴获许多战利品,但是,我抗联部队却失去一位卓越的指挥员和领导者。

    由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王德泰于1936年11月不幸牺牲,1938年5月,魏拯民继任副总司令,担负起军事指挥的重任。全国抗战爆发后,魏拯民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起草《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号召东北人民同全国人民团结抗日。

    为配合全国抗战,魏拯民指挥抗联二军一部在辉南、抚松、?鹘?ń窬赣睿?⒔鸫ā㈣氲榈鹊卮蚧魅瘴本??938年5月,同杨靖宇在集安老岭山区会合,创建老岭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杨靖宇一起主持召开两次在抗联一路军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老岭会议,为抗联一路军的发展,制定大政方针。1939秋,他同抗联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一起指挥大沙河阻击战、寒葱岭伏击战,给日伪军以重大打击。由于长期的战争环境,魏拯民积劳成疾,行军作战中常常昏倒在地。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第一路军和省委的工作重担全部落在魏拯民肩上。他拖着病体,率部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安图伏击战、哈尔巴岭袭击战等胜利。这年冬天,他病情加重,不能随军行动,只好到长白山区桦甸县牡丹岭抗联密营中休养。他不顾疾病的折磨,常常昼夜不停地起草文件、书写报告、总结经验。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鼓励同志们要坚定胜利信心:“敌人不能永远占领我们的祖国,我们总有一天要把鬼子从中国赶出去!”

    自1935年秋以后,南满省委和南满地区的抗日联军完全失去了与党中央的联系,正如魏拯民将军1940年4月在给中央代表的报告中写的那样“……在1935年秋,就完全断绝了与中央的联系,因而也就得不到中央的具体指示……我们有如在大海中失去舵手的小舟,有如双目失明的孩提,东碰西撞,不知所从。当目前伟大的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之际,我们却似人铜墙铁壁之中,四面不通声息,长期闷在鼓中……我们终日所希望的,就是不要再度长期中断了联络。”在这种完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不顾严重的心脏病、胃病等疾病的折磨,日以继夜地工作。为了重建遭到破坏的地方党组织,他在部队缺少干部的情况下,抽调骨干到地方从事发动群众的工作,他认为,“革命运动是群众的运动,若没有群众参加的话,革命是不能得到最后胜利的。”他还特别重视党在抗联中的领导作用,在抗联第一路军中,团以上部队设立了党委,连设支部。他经常召开军、师党委会议,始终把军队斗争置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之下。对下级党员群众,魏拯民则采取编写政治课本,开办党员训练班的方式,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同时,还以其言传身教,鼓舞抗联将士的士气,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念。使征战在吉林境内的抗联第一路军成为东北抗联中战斗力最强、斗争意志最坚决的部队之一。身为省委书记的魏拯民还兼着部队的政治领导职务。他曾先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委、第一路第总政治部主任主任等职。在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王德泰、总司令杨靖宇相继牺牲后,魏拯民承担起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和直接指挥军事作战的双重重担。1940年3月,魏拯民在桦甸县头道溜河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将第一路军分为两部,主力向长图路北转移,他则率一部坚持原地斗争。指挥了攻打哈尔巴岭车站和消灭黄泥河子警察队战斗。自以为杨靖宇牺牲后,“满洲治安之癌”已经得到根治的日本关东军不得不承认,在“魏拯民代指挥”的领导下,抗联第一路军仍在战斗!

    魏拯民抱病征战半年之后,无情的病魔迫使他离开部队到桦甸县抗联密营休养。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他只能靠吃树皮、松子和蘑菇度日,加重了病情,于1941年3月8日停止了呼吸,年仅32岁。他是在杨靖宇将军40年2月牺牲后,又坚持了一年多的时

第58章 最后岁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