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哈东支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农民委员会虽然不叫政府,但在人们心目中它就是政府。老百姓一见到吴景才就叫他吴县长,吴开始时还一再向他们说,我不是县长。老百姓则说,老吴你别客气呀,我们说你是县长,你就是县长!于是,他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而老百姓们则在他的带领下,拥军支前,侦察敌情,铲除敌人的密探,为游击队传送情报以及成立地方武装配合游击队作战。珠河一带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红地盘”(群众都这样称呼根据地)。
在那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在珠河地区存在好几十个反日山林队和义勇军的队伍。这些人除了在反日这个问题上与游击队还能讲到一起以外,其他就很难找到一样的地方了。他们中的不少人还觉得游击队不是正经绺子,对游击队存有不同程度的敌意。因此,游击队开始也没有与他们进行联合作战的打算,队内的关门主义思想还很重。针对这种情况,中共满洲省委在1933年12月31日在发给珠河中心县委和游击队的指示信中对游击队不能与反日义勇军联合作战和对义勇军抱有一些错误认识提出批评,并要求游击队在扩大现有武装的基础上,扩大反日统一战线,与反日义勇军订立反日协定。
根据这一指示精神,赵尚志于1934年3月在中东路铁道北的秋皮屯,召集在珠河一带活动的各种义勇军首领“爱民”、“青林”、“北来”、“七时、“友好”等人,开了个“诸侯会”。会上,赵尚志根据省委关于游击队与义勇军联合的三项条件,与各路“诸侯”们一起通过了反日通令,并协商成立了以赵尚志为首的“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
“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成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相继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特别是在宾县三岔河一战中消灭日伪军近百名,使得赵尚志和他领导的队伍的影响更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主大排和伪自卫队,如黑龙宫和宾县七区的大排等,也被迫与游击队取得联络,甚至随同作战。一时间各种武装队伍都换上抗日的红袖标。
为了加强对这支队伍的领导,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召开了党团扩大会议。之所以要开扩大会,那当然是因为本来没有资格参加会议的某些人却又恰恰是少不了的人物时,所要采取的一种办法。
赵尚志虽然不是党员,但讨论游击队问题没有他又不行,所以他也被扩大到这个会上来了。这次会议的内容就是研究改编义勇军和山林队的原则和计划。由于省委有明确指示,所以这件事在开会的当天——1934年6月28日就定了下来了。于是第二天的会就是包括被改编队伍在内的全体人员的大会了。会上,宣布和通过对这些队伍进行改编的决定,同时“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正式宣告成立。
“哈东支队”在编制上采劝三三制”,支队下是总队,总队下是大队,大队下是中队。全队共有450多人,其中有9个中队(180多人)是由中共领导的队伍,实力最大。这样,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赵尚志都是当然的支队长,同时他还兼任第一总队的队长。政委则由张寿篯担任,原来的大排队头子黄英(人称黄炮)任第二总队长,原来的黑龙宫保卫团团长曹德生任第三总队长。此外,还设立了骑兵队和教导队及少年队。
1934年5月,赵尚志率领的反日游击队接连攻克了五常和巴彦两座县城。这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赵尚志的率领下,给了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寇因此对他恨之入骨,并曾登报悬赏一万元通缉他。1934年6月29日,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被任命为总司令,李兆麟为政委,梁佐术为参谋长。
哈东支队成立后,赵尚志手下的人多了,枪多了,活动范围也大了,但问题也就多了起来。原因很简单,进来的人太杂了,有些人参加联合军本身就是想借赵尚志的牌子来图个人目的的。
哈东支队遇到的最严重的挑战就是和于九江队的冲突以及黄炮和铁军队的叛变。
34年7月中旬,哈东支队二总队攻打五常县失利,紧接着又传来了第一总队在乾松顶之战中也没有取得胜利和第三总队和于九江队之间发生不愉快事件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总队长黄炮便擅自带人逃回了黑龙宫。
黄炮原本就是黑龙宫一带大排头子,他之所以参加了游击队,完全是因为当初游击队发展十分顺利,哈东地区的抗日大潮高涨的形势下的一种权宜之计,现在形势变了,他也就跑了。黄炮带人跑了以后,原来归顺游击队的铁军队也跑到九千五镇一带投奔于九江队去了。
于九江原是一老胡子头,“九·一八”后也打出了抗日的旗号。他与游击队的关系可以说是不疏也不亲,6月份时还与游击队一起有过协同行动,但在游击队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他的那张脸也开始“晴转多云”了。
为了说服和争取于九江一起抗日,赵尚志带哈东支队从乾松顶子到了八区,经过一番不太容易的工作,于九江终于同意与赵尚志一起进攻延寿县城。但在队伍经过三岔河附近的一个姓徐地主大院时,那个地主却说啥也不让他们过。为了不误战机,赵尚志下令武力解决,缴了他的十余条枪,罚了一千发子弹。但这样一来,暴露了攻延寿的企图,只好临时决定东进,到宾县南部去建立新的游击区。
于九江虽然与赵尚志订立了共同作战的协定,但却耍两面派,他乘赵尚志带队东进之机,闯进了宾县和珠河的中东路南、北,包括游击区在内的一部分地区,到那里收捐缴枪,把哈东支队的游击区划分为各个山林队的地盘。还到处说:反日军缴山林队和义勇军的枪,他们要是胜了还得收拾我们。听了于的这些话,许多原来支持抗日军的地主、豪绅都开始改变了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赵尚志率队回到了宾县八区。他组织召开了群众大会,印发哈东支队《告反日抗满义勇军书》,揭露于九江及黄炮、铁军之流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阴谋。经过宣传,许多人又转变态度,一些被于收编的大排也脱离了于九江队投奔哈东支队。
形势一有改变,哈东支队的其他领导人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于九江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到了该收拾他的时候了。于是,就派部队到于九江队的后方,将其后方的一些家属抓了起来。这一下可坏了,于九江到处说哈东支队破坏了他的“原粮窝子”(即于的地盘),把一些本来已经脱离于的义勇军、山林队又窜拢到一起,联名向哈东支队写信下战表,并主动向哈东支队发起进攻。虽然他们的进攻被哈东支队打退了,但却抓走了哈东支队执法处的19名人员。后经延寿县警察大队哗变出来参加反日义勇军的首领朱万金出面调解,双方互相交换了所抓的人员才算是暂时平息了这场风波。
第53章 “哈东支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