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白山黑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珠河游击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尚志被开除出党。意外遭受这一严重打击,性格坚毅的赵尚志心情也变得格外沉重。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不禁感叹:“风打麦波千层浪,雁送征人一段愁,披靡无数,被屏逐于千里之外。”尽管如此,赵尚志也没有消沉下去,依然坚定地投身抗日战场。虽然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但考虑到他的革命经历和多年对敌斗争的表现,大部分省委委员仍然主张让他担任群众工作,不久即被任命为工会主席,但这回他拒绝了。

    打鬼子不分党员、非党员,每个中国人都有份,谁也挡不住赵尚志,坚定刚毅的他对建立抗日武装的工作仍然是那么执着。1933年4月,赵尚志来到宾县孙朝阳的反日义勇军参加抗日活动。从头开始,初为马夫,后在攻打宾县的战斗中,孙朝阳采用了赵尚志的军事谋略攻下了县城,赵尚志因此被任命为该部队的参谋长。

    孙朝阳(1904—1934)辽宁省朝阳县羊山镇人,原名孙兴周,后改名孙朝阳。民国时期他在哈尔滨一带经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心切的孙朝阳目睹国土沦丧,国难当头,立即拍案而起,变卖了自己的家产,组织起一支1500多人的抗日武装。根据自己的名字,把这支队伍报号“朝阳队,成为“朝阳队”司令。这支抗日武装活动在哈尔滨东部地区,频频出击敌人,32年9月,曾一度占领宾县,并建立抗日军政府,次年4月撤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后又在阿城境内与日军激战,伤亡惨重,不久因形势不利撤走。33年10月24日,在从哈尔滨去北平的火车上被俘,拒不投降,1934年春,被日军杀害于哈尔滨南岭。

    一九三三年三月,金石魁,到苇沙河满军中组织了三百余名满军哗变。这上哗变不仅鼓起了中东路沿线的民众更汹涌的救国热潮,也不仅鼓起了红枪会及反日山林队的斗争情绪,而且对\"满洲国\"势力给以很大的动摇。珠河反日总会当时加强在哗变部队中领导,为胜利进行反日战争计,即刻选拔张连科、李启东、金策等十余名同志到该哗变部队中去工作,把它编成工农革命军的团部,一个营、四个连,在\"创造苏维埃红军\"的口号之下开始行动着。

    在这一部队里着手工作不过半个月,就号召三十余名士兵群众,孤树起珠河工农革命游击队的旗帜。武装被人家解除了。这是固守北方会议路线的口号所制造的分裂和失败。分裂和失败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原因。但是在当时所有一切缺点中,\"左\"倾政治口号,是为最主要的原因。

    李启东、姜熙山、朴德山受命到孙朝阳队中去进行工作。当时在这些部队中,民众关系较好的就是朝阳队,所以工作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朝阳队伍里。这李启东在“朝阳队”里是“秧子房”掌柜,专管人质,是“外四梁”之一,深得大当家的孙朝阳信任,秘密身份则是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

    1933年7月间,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对赵尚志的问题又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县委领导们肯定了赵的革命积极性,并对中共满洲省委因巴彦游击队的失败而开除他的党籍提出了疑义。随后向省委反应了这一意见,建议省委恢复赵的党籍。与此同时,中共珠河中心县委书记关化新派崔钟鸣和侯启刚到孙部找到了赵尚志,把县委的这一决定正式通知给他。同时还告诉赵尚志,现在队内的李启东、李根植、姜熙善等都是党派到队伍中来的,并为他们接上了关系。

    攻下宾县后,“朝阳队”联合“山林队”辗转进攻方正,未克,队伍濒临溃散,退入大锅盔山。

    1933年10月10日,赵尚志、王德权、李启东、李根植、朴德山、姜熙山等七人携带一架捷克式轻机枪、五支德枪、五支马枪离开“朝阳队”,投身中共珠河县委领导下的反日游击队。

    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和满洲省委得知赵尚志他们已从孙部哗变出来的消息后,都十分重视。县委给他们派去了朱新阳、李福林等同志和枪支、做冬装用的棉布和棉花,使他们感到了党的温暖;省委则专门派出了省军委负责人张寿篯,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前往珠河。

    张寿篯,即李兆麟,原名叫李超兰。辽宁辽阳县人,1931年11月在北平加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1932年跟随中共地下党员冯基平回到他的家乡辽阳组织抗日义勇军,并在这一年11月受中共奉天特委派遣到本溪煤矿搞工运工作,1935年5月后又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

    张寿篯来到珠河找到赵尚志和中心县委的同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他们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指示信”,并和他们在一起进行了学习讨论。大家对中央“指示信”的到来感到由衷的高兴。当然,最高兴的还是不久前被省委以右倾名义开除党籍的赵尚志了。在这一指示精神鼓舞下,中共珠河县委及赵尚志与张寿篯一起对如何建立我

第52章 珠河游击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