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珠河游击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们党自己的抗日武装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做出了以下5项重大决定:
1.成立“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赵尚志为队长;
2.在游击队内建立党团组织,李福林为党支部书记,李启东为组织委员,朱新阳为宣传委员,李根植为青年团小组组长;
3.为加强和保持党对游击队的领导,建立起了其与县委和省委经常接头的地点,并要求省委经常派出巡视员到游击队检查指导工作。
4.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建立与其他反日义勇军(特别是孙朝阳部)的通信联系,与其订立反日作战协议;
5.将游击队的活动范围暂定在石头河、板子房、黑龙宫一带,待队伍扩大后再向延寿、方正、五常、双城一带发展。1933年10月10日,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在珠河县(现尚志县)三股流正式宣告成立。虽然这支队伍只有13人和13条枪,但成立大会却开得有板有眼。哈尔滨反日总会的代表、珠河中心县委和农民自卫队的代表都参加了这次大会。会上,赵尚志带领全体游击队员鸣枪宣誓:
“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夺取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必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赵尚志担任县中心大队的大队长,王德全为副队长,李福林为政治指导员。队伍很快发展到三十余人,一度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赵尚志,在珠河一带挥枪抗敌,这也奠定了日后北满最有战斗力的抗联三军的基础。
游击队成立后,便开始了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为此,他们先后缴了三股流一带的好几个地主大排队的枪,杀了一些汉奸恶霸,扫荡了三股流周围五六十里内的日伪政权,建立了农民委员会、妇女会和儿童团等组织。
1934年5月中旬的一个夜晚,赵尚志、张寿篯率领游击队员50多人,义勇军‘黄炮队伍100多人,向宾洲进发。城内的党组织早已按游击队约定的时间做好了准备。联系的口令是‘冬草,‘春活。……当游击队到达城下时,城内敌人已经发觉,日寇守备队、伪警察骑兵队、山林警察队等早已在城上固守,并有伪大排、商团武装配合。由于城墙坚固,护城河又宽又深,游击队没有重型武器,怕攻城不下,便不战而归。
“游击队认真总结了没有大炮,摧毁不了敌人城防工事,打不进宾州城的教训。赵尚志发动战士们想办法造土炮,战士们在杨家烧锅弄来一根有碗口粗、7尺长的铁管子,利用古代火炮的原理设计了一门土炮。他们在铁管子外面镶上柳木,用铁丝一道道地缠上,配上炮架,再把炮涮上黑色,蒙上红布,分辨不出是土炮还是钢炮。
“做好了攻城准备之后,5月14日,赵尚志给宾州城里的伪县长李春魁打电话,问他是接还是打。李回答说:‘别说你是抗日军,什么军我们也不接。同天上午,张寿篯政委作了攻城的战斗动员,重申了进城后不要损害工商业和居民等纪律。下午游击队动员了400多人,义勇军‘黄炮、‘吕绍财、‘占九营、‘九亏手等队伍共1000余人,加上400多助战的乡亲们,在赵尚志的带领下,分三路向宾州城进发……
“游击队到城墙附近,开展政治攻势,向伪军们喊话道:‘伪军弟兄们,你们不要当亡国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城内日伪军十分恐慌,1个小时内向哈尔滨打了7次电话告急,并不停地向城外无目标地射击。游击队一面唱着歌,一面高呼口号,一时声势大振。伪军长官听后十分恼怒,下令向城外射击。游击队战士喊道:‘伪军弟兄们快快投降吧!不投降就用炮轰城了。伪军长官接着喊道:‘弟兄们别听他们吹了,他们没有炮,只有国军和皇军才有大炮。一个战士气得骂道:‘你这个不知死的东西,吹不吹你就等着瞧吧!呆会儿叫你尝尝滋味。这一骂日伪军恼怒起来,又向城外乱射一阵。这时,赵尚志仍然没有下令攻城,游击队战士严阵以待。
“夜里1点多钟,伪军情绪散了下来,只有日本守备队到处督战。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打一阵枪,走过之后,枪声就稀落下来。此时土炮的射击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炮膛里大约装进了20多斤火药,14~15斤碎铧铁。夜里两点多钟,赵尚志一声令下,守炮战士点火放炮,一声巨响,只见火光一闪,一条火龙直落到敌人的阵地上,只听一片惨叫声。游击队突击队和少年连的战士,冒着浓烟冲进城去……”就这样,到1934年的夏天,珠河游击区已经扩展到了宾县、延寿、五常、双城等县的一些地区。这一年的7月,各地代表来到三股流开会,成立起了珠河县农民委员会总会,吴景才被选为总会长。
第52章 珠河游击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