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靖宇出山[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面对日伪重兵“讨伐”的严酷现实,工农反日义勇军的领导人,由于受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不仅没有联合各路抗日力量,共同对敌,反而经常与“救国军”、“山林队”等发生摩擦,以致处境更加孤立。经过两次整顿,情况虽有好转,但因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尚有不少问题急待解决。特别是磐石中心县委书记全光主张把队伍拉向东满打游击,而多数队员则认为不应离开磐石。在双方意见僵持的情况下,总队决定队伍暂留桦甸境内,请求满洲省委速派得力干部来队指导。可是,由于当时执行的是“左”倾错误方针,大搞“打土豪分田地”,侵犯了中小地主的利益,所以他们在与敌人战斗的同时还要与当地的一些地主武装和山林队伍打仗。再加上游击队的领导人这时还都缺乏作战经验(省委答应寄给他们一本“中国游击运动”小册子,他们一直没有收到。一本从私塾先生手里弄来的《孙子兵法》成了他们学习打仗的教材,几个领导经常一起在油灯下听孟杰民读那本已经发黄的老书),所以刚刚成立起来两个多月就不得不退出了他们的蛤蟆河子根据地。
为了摆脱困境,8月下旬,磐石中心县委开会,讨论磐石的形势和工农反日义勇军的斗争策略,认为在敌伪军的围攻下,磐石革命处于紧急阶段。为了改变局面,保存实力,会议决定将磐石游击队同“常占”山林队合并,任命“常占”首领穆容山为总队长,张玉珩为政治委员,孟洁民为副队长,全光兼参谋长,王耿为政治部主任。下设3个大队,大队长都由共产党员担任。中心县委将磐石的形势、游击队的处境及人员、枪支情况,向省委写了报告。因此,有人称这种做法是走“土匪路线”,9月初队长张玉珩去哈尔滨汇报,将县委报告交给省委。李红光不同意与山林队合并,持保留意见。
一大队同“常占”合并后,矛盾日益加深。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与“常占”合并后,有两次大的军事行动。一次是配合宋国荣部共5000人攻入磐石县城;一次是攻打伊通大地主何家大院。攻破何家大院取得重大胜利,缴获几十支新枪和40多匹马,常占借口这次战利品分配不均,在队内闹摩擦,暗地里同大土匪头子殿臣勾结,妄图吞并工农义勇军。“常占”阴谋培植自己的势力,特别是攻打何家大院后,因为一支匣枪问题,公开闹翻。“常占”十分恼火,对游击队怀恨在心。从此开始分裂,两方人员分开活动。
9月30日,中共满洲省委针对磐石中心县委的报告,给磐石中心县委发出指示信,明确提出要正式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东北游击队。10月2日,张玉珩带着省委的指示信回到磐石。中心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张玉珩在会上传达了省委的指示,讨论了对策,决定同“常占”分离。
10月21日夜,“常占”离队与宋营“碰码”。10月21日,我游击队第二大队首先动手打死常占的两个“炮手”,处决了一个叛徒,同常占分离。当夜游击队的三个大队在郭家店集合,宣布脱离“常占”。但仍不敢公开打抗日游击队的旗号,又报山头为“五洋”,由孟洁民任总队长,张玉珩任政委,致使队员思想混乱,纪律松弛,缺乏战斗力。这时有人主张占领吉林八区(旺起屯),便于补充给养,解决棉服过冬。队伍到达旺起时,受到当地红枪会阻击,为避免同群众武装冲突,“五洋”队又返回常山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队伍才转移到桦甸蜂蜜顶子进行整顿,10月23日恢复了工农反日义勇军总队称号。这时总队共有人员120名,步枪75支。孟洁民为总队长,张振国(即张玉珩)为政委,满汉生为参谋长,王耿为政治部主任。下设四个大队:第一大队长初向臣、第二大队长李万和、第三大队长刘克文、第四大队长韩光。
10月29日,总队党组织又在桦甸县杨树沟开会,决定加强队内的思想教育和开展对群众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重建队内的党团组织,批判了某些人的“土匪行为”。张玉珩因为不赞成用武装哗变办法同“常占”闹翻,这时被撤销政治委员职务,在队内负责训练队员工作。会上对行动方针意见不一,少数人主张回磐石,多数人主张去东满。最后,经党总支干事会决定,派张玉珩去省委,要求省委速派人来队,“解决一切问题”。
11月6日,张玉珩从驻地出发,经磐石去哈尔滨。他到省委以后,因省委已派杨靖宇到南满巡视,检查指导工作,便将张玉珩留在省委。11月29日,张玉珩写完“关于义勇军在胡匪中进行哗变
第37章 靖宇出山[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