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白山黑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穿越西伯利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进入苏联的数万义勇军将士,一夜之间被缴械变成了“战俘”。为了生存,为了养家活口;摆脱饥饿,大多数人靠打苦工重活,或以家什衣物换取食物而艰难度日,不少人在饥寒煎熬中长眠他乡。

    抗日义勇军的失败和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苏联政府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但当4万多人的抗日官兵及其家属大规模地进入时,他们还是感到有点突然。加上当时苏联国内战争结束不久,经济上实行的还是战时“新经济政策”,总体上处于一种百废待兴的状况,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不比我国的东北好多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进入苏联境内的抗日义勇军的困难处境。

    对大多数进入苏联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官兵来说,苏联只是其“保存实力”,“重整旗鼓”的一个大本营,最终他们还是要从这里出发开赴新的抗日战场的,可以说他们都是带着强烈的抗日复仇愿望进入苏联的。可令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在进入到苏联境内后的瞬间,就全部被缴了械。原来,苏联政府早已和南京国民政府达成协议,对进入苏方境内的抗日义勇军,依据相关《国际法》,完全按照战败的“俘虏”来对待。(不少幸存下来的义勇军官兵到死都对这种“待遇”不理解:我们是把苏联看作友邦才进入的,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俘虏?早知如此,我们宁愿战死在东北也不会进入苏联的。)这种没有武器的现实,对于有着强烈复仇意识的广大义勇军官兵,无论如何在感情上都是难以接受的,大家怎么也不能相信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不相信这会是真的。看到自己的武器被苏军整车整车的拉走时,官兵们相拥无语,一些官兵躺在地上说什么也不起来,少数人甚至抱头痛哭。根据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当事人回忆,从满州里和兴凯湖(虎林;密山)两个方向退入苏联境内的义勇军中,都有一些因为缴械而精神失常的官兵。而对于这些看似“精神病”的官兵,苏方担心其影响到更多的人员,怕引起集体“骚动”,就采取了集中“看管式”居住的方法。1933年元旦那天,天刚一亮,在赤塔集中居住着“精神病”患者的营地不远处,人们发现了6位义勇军官兵的尸体。苏方负责人解释:他们整个晚上都不休息,不时跑到外面大喊:“要回去,要打日本鬼子,要把日本人赶出东北,要战死在疆场!——”工作人员将他们拉回房子后,他们根本不听劝说,很快便又挣脱苏方人员的看管跑出去狂喊。他们都是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中,被活活冻死的。在当时义勇军官兵集中居住的数以百计的小木屋里(苏方为接待义勇军专门搭建的),每间房子;每天晚上都有一些人从睡梦中惊醒,他们都喊着要自己的武器,都哭着要回到白山黑水,更多的人在睡梦中呼唤着家乡和亲人的名字。

    在退入苏联境内的义勇军官兵中,有部分人是携家带口的,当时进入苏联的4万多人中,其中家属小孩约为1万多人。按照苏联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商定,当时的生活标准为:大人每天400克黑面包,2碗苏波汤

第27章 穿越西伯利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