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退入苏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地利;人和优势而使日军闻风丧胆的义勇军,面对皑皑白),已经很难做到不被敌人发现;部队的补给也日益困难,不少部队一天只开两顿饭,可以说决胜于战争的基本条件已荡然无存。面对伪军的“立体式”疯狂反扑,抗日部队损失惨重,人员骤降到不足6万人。白山黑水虽然也不时传来痛歼日寇的消息,但那都是我抗日将士在付出了成倍的代价后换来的。而且每次大的战役(战斗)过后,我军都不得不进行艰难地退却。而这种退却并非完全出自于保存实力和战场上的失利,也有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群众无辜伤亡的因素。
由于日军对抗日部队出没地方采取惨无人道的报复行为,抗日义勇军赖以活动的几个主要地区沦陷后,这些地区均遭到空前浩劫,不少的妇女(包括一些未成年的女孩)遭到日军的*;杀害和摧残者不计其数。在首批撤退到苏联的义勇军部队中,就发生了这样两件事情:祖籍辽宁鞍山的一个营长,因为自己参加了抗日部队,家里5口人中,有4人被日军杀害,侥幸逃脱的弟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投靠了他。谁知弟弟根本适应不了紧张而又残酷的军营生活,准备和其他3位士兵一起投降当地的伪军,幻想着在日军的占领区当一个小差。得知了情况的哥哥,二话没说,亲手处决了自己的弟弟,并提着弟弟的头颅对全营进行警示:“降日者照此办理。”有一位家在哈尔滨的士兵,父亲被害,母亲和4个姐妹全都被日军祸害了,部队就要撤退到苏联时,一些筹划着投降日军的人让他给发现了,他二话没说提起机枪就朝着这些人扫去,并狂喊:“没有良心的,我让你们投降,我让你们当汉奸!――”
12月27日至29日,苏炳文将军率领的东北民众救国军和马占山将军的黑龙江铁血救国军总计1.5万余人(含先期和后期过境的家属子女)先后经满州里退至苏联;李杜将军率领的1.3万余名吉林自卫军,也于新年过后的第9天经密山县双城子退至苏境;稍后不久,王德林将军的1万多名国民救国军也进入苏联境内;1933年春节前夕,黑龙江民众救国军第五军2000余名官兵,在军长刘宾被“降日派”挟持的情况下,自发的从松花江下游的梧桐河一带进入苏联,刘宾本人后来也从日军手中逃了出来,并进入了苏联。至此,除部分抗日义勇军在党的领导下,组成新的“抗日联军”继续深入敌后开展武装斗争外,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主力已全部撤退到苏联境内。
王德林(1875――1938),原名王林,山东省沂水县徐家洼子村人。1895年春,王林随闯关东的乡亲来到张广才岭伐木谋生,后去密山烧窑打短工糊口。1900年,他应征加入了修建中东铁路的筑路队伍,被推为领工。俄国监工凶残地虐待工人,一次竟把一个工人鞭挞至死,而当地政府却不敢据理处置。他便于1899年7月联络百余人入山,1903年自制刻有“反俄救国被*为寇”字样的大印一颗,在吉林和黑龙江一带打击俄国入侵者。10余年间,他率部打九站,攻七站,袭十站,并一度占领索罗瓦挂及苇沙河、雅伯利与新站等地,凡侵华俄军以及贪官污吏、汉奸巨恶,均为打击目标,对群众则秋毫无犯,并将缴获的俄人财粮分赈贫民。东北人民亲切地称他为“义盗红胡子老王林”。1917年,吉林督军孟恩远将他的部属收编为吉林军第一旅第三营,他任营长。并更名为王德林。他带领的三营经过几次整编番号仍为三营,故称“老三营”,驻地铜佛寺。1920年起,营部设于瓮声砬子(今明月镇)。
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东北,派出大批先遣分子,乔装打扮,四处活动,物色汉奸走狗,王德林自然成为其拉拢的对象,他们时常送来金钱、物品,甚至以美女相诱,王德林不为所动,均严辞拒绝,得到有识之士的称赞和百姓的爱戴。1931年11月底,王德林接到旅长吉兴从延吉打来的电话,声称日本人准备修通吉会路,勘测队不日内将到瓮声砬子防地勘测,要他尽力协助。王德林表示军事防区非同儿戏,没有军政两署批文实难从命。
12月7日,日本“三友敦图铁路勘测队”队员高举太阳旗,荷枪实弹,强行闯入瓮声砬子炮台区,守卫炮台的士兵劝告无效,当场击毙两名日本人,成了轰动东北的“瓮声砬子事件”。王德林对战士的爱国之举十分钦佩,豪爽地承担起“事件”的责任。面对中日联合检查团的盘问调查,王德林大义凛然,痛斥日人的强盗行径,迫使日本侵略者承认是误会,事后投靠日本人的旅长吉兴,立即将老三营移驻安图县古洞河,后又传令将老营改为团,王德林升任团长,开往吉林换防。王德林知道这是日本侵略者的阴谋,“换防”是假,去黑龙江打马占山的抗日队伍是真的。
所以,老三营行军在敦化休息时,官兵们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拒绝“换防”,王德林毅然带领全营改变行军路线,经额穆县城(今敦化额穆乡),过镜泊湖南湖头,进驻汪清小城子(今春阳)。1932年,他率部反正抗日。2月8日,在党员李延禄等的帮助下,宣布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担任总指挥。20日收复敦化,接着连克额稷、蛟河两城。3月8日在海林东站挫败以天野少将为指挥的日军步兵第十五旅团。继而攻宁等地,将日军修筑吉会铁路与牡丹江铁桥之材料全部焚毁。在著名的镜泊湖连环战役中,救国军重创日军。7月,抗日救国军已发展到3.5万余人。当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王德林为宁安警备司令,旋即向他发出“剿共密令”,他断然拒绝,并辞去宁安警备司令一职。10月初,率救国军转战牡丹江一带,两个月时间相继收复延吉、珲春10余座城镇,人民群众称之为铁军,他被誉为“救国军常胜将军”。11月下旬,日军纠集重兵“进剿”救国军,王德林等抗日将领联名向全国通电求援,但国民党政府却坐视不救。救国军被迫化整为零,潜伏山林深处,1933年1月他则率伤员及眷属退入苏联境内,抵达莫斯科时,受到斯大林的接见。1933年5月5日,绕道波兰、德国、意大利,香港回国,奔走于上海、天津、郑州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将在关内募得的8000块银元转交东北抗日救国军陈翰章,嘱咐一定把钱用于东北的抗日斗争上。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京国民党政府委任他为光复军第二路指挥。他不顾年迈体弱,奔走呼号于豫鲁等地,筹组抗日武装。1938年在家乡领导成立光复军卫队营,1938年12月病逝。
第26章 退入苏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