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江桥抗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江桥抗战”,1931年11月4日,在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南大门——江桥车站一带,爆发了由马占山将军领导的大规模抵抗,史称江桥抗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齐齐哈尔位于东北大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端,嫩江水域东畔,是东北及黑龙江省的战略重镇之一。嫩江是日军进攻齐齐哈尔的一道天然屏障,位于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长853.2米,高30.6米,距齐齐哈尔市80公里,它既是齐齐哈尔的南大门,也是从洮南北进克服水障的唯一通道,震惊中外历时37天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江桥抗战就是在这里打响的。
1931年9月下旬,日军侵占辽、吉两省后,即着手谋取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霖正在北平,省内军政要员主战主降态度不一。日军认为“此刻正是夺取北满的绝好机会”,但是“如果关东军准备进入这个地区,当然对苏关系也不能置之度外”。所以未敢贸然直接出兵,而是施展惯用的伎俩收买利用汉奸为其效劳。于是以黑龙江省长、接济军火、扩充实力为诱耳,收降了洮辽镇守使张海鹏。10月1日,张海鹏宣布独立,自称为边防保安总司令。张逆利用日军提供的3000支枪、20万发子弹和20万元现金等极力扩充叛军,在原有3个团共9695人的基础上,统编为8个骑兵支队、1个骑兵独立团和1个步兵独立团,准备向黑龙江省进犯。
“九一八”事变时黑龙江省有东北军3万余人,分驻扎兰屯、海拉尔、黑河、克山、满洲里、拜泉等地。当时,齐齐哈尔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谢珂将军以中华民族的抗日大业为己任,在获悉日本关东军将向省城进攻的情报后,从9月下旬起,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阻击日伪军的战略措施:调朴炳珊炮兵团的两个营布防齐齐哈尔,并委任其为齐齐哈尔警备司令;调程志远第二骑兵旅的朱凤阳团从小蒿子站(今泰康)进抵泰来附近,担负对洮南方向的警戒;将驻拜泉的吴松林第一骑兵旅调齐齐哈尔城南布防;由徐宝珍率卫队团及配属炮兵一个营,工兵及辎重各一个连2000余人进驻江桥北端阵地,构筑战斗工事,在桥南端布设地雷场,并把库存的近百挺捷克式轻机抢装备给第一线守备部队,同时,电告黑河马占山和省防军第一旅旅长张殿九,省防军第二旅旅长苏炳文各派一个步兵团进驻昂昂溪,电令驻满洲里的程志远旅做好准备待命而动,至此,江桥阻击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1931年10月13日,在日本侵略者的唆使下,时任洮辽镇守使的张海鹏,令部下少将旅长徐量隆率带3个团3000余人进驻泰来,10月16日拂晓,在日战斗轰炸机的支援下,向我守卫江桥的抗日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卫队团徐宝珍团长率部英勇阻击,在炮火的轰击下,张海鹏逆军四处遗逃,徐量隆被地雷炸死,不少受蒙蔽的叛军士兵纷纷反正,江桥抗战第一阶段以我抗日军胜利,叛军惨败而告结束。为防止伪军再犯,守军将嫩江桥炸毁三孔。
1931年10月10日,张学良委任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谢珂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马占山于10月11日率李青山团乘大兴轮由黑河南下,19日15时抵松浦后,即乘火车于当夜到达省城齐齐哈尔市,10月20日马占山就职,布告安民,整顿社会秩序,致电前线将士奋力阻敌,以尽守土之责。并亲赴前线激励抗日将士,同时发布告悬赏索取张海鹏首级。10月22日,马占山针对日军集结重兵妄图侵占黑龙江省事发表宣言:“与此国家多难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稍有人心者,莫不卧薪尝胆,誓求危亡,虽我黑龙江一隅,尚称一片干净土……尔后凡侵入我省者,誓决以死战”。尔后在谢珂参谋长的全力支持下,积极整顿军务,谋划战事,调整布署抗日军队,进行临战训练。马占山在听取谢珂等将领关于江桥作战情况的报告后,立即调整了部署:委朴炳珊为省城警备司令,以加强省城防卫;任王南屏为黑河警备司令,接替马占山的遗缺;将东北屯垦军3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1个炮兵营编为步兵第1旅,开驻大兴以南布防。其中骑兵到富拉尔基以西对景星方向警戒。原宁安公安总队长刘万魁率所部1000余人,于15日在宁安以西接受整编,整编为自卫军第五独立团。随后,调1个步兵旅,2个骑兵旅,3个步兵团,1个炮团,连同原有的卫队团等,共约1.6万余人,分别部署在嫩江桥以北的大兴、汤池、三间房、昴昴溪、富拉尔基一带,组成三道防线,以加强江桥防务。
至10月29日,基本完成了从江桥到榆树屯和昂昂溪的以铁路为轴线,纵深约40公里、宽约10公里的三道防御阻击阵地布置。
日军利用伪军侵占黑龙江的阴谋失败后,便决定直接出兵。但当时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对苏联尚有所顾忌,因而不同意关东军进攻。金谷范三曾电令关东军:“为修江桥,可以出动。但如向远离嫩江的北满出兵,无论有何项理由,非经我批准,都不许出兵。”但当从日本驻苏联大使广田弘毅口中得知苏联副外长加接罕已于10月29日向日本声明苏联对交战双方都不提供任何支持、采取“严格的不干涉政策”时,日本陆军省等的态度才有所改变,转而采取支持关东军的态度。
10月25日,日本驻黑龙江省领事清水八百一奉命照会黑龙江省政府提出“满铁将派工修复江桥”。黑龙江省政府当即覆照,予以拒绝。26日,日军第29联队借口所谓“匪患”危险,进占四洮(四平至洮南)全线。27日,新任齐齐哈尔特务机关长林义秀少佐以关东军司令部的名义向马占山提出:“迅速修复嫩江桥,限期为一周。”29日,清水根据日本币原外相的训令通知黑龙江省政府:“直接在日军的保护下开始修桥。”这是日军进犯黑龙江省的公开信号。黑龙江省政府对日本侵略者的蛮横态度和无理要求,予以严词拒绝。关东军制订“关于修复嫩江桥的要领和为修理江桥的护卫要领”。同时,命令以第2师团一部组成嫩江支队,并由步兵第16联队长滨本喜三郎大佐为支队长,指挥步兵第16联队,步兵山炮队、野炮兵第2联队第1大队、骑兵第2中队、工兵第1大队第2中队、无线电1班和空军第8中队,野战医院半个,共约4000余人。11月1日,嫩江支队主力从长春和吉林出发,2日晚,集结于泰来附近。3日,滨本派遣炮兵抢占江桥南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做好进攻准备,派工兵至江桥准备抢修。同时嫩江支队主力共3000人,在铁甲车和飞机掩护下进至江桥站。为避免冲突,中国军队撤至距江桥18华里之大兴一带阵地。在嫩江支队抵至泰来的当天,林义秀奉关东军司令部向黑龙江省政府发出关于修复江桥的通告:“在11月4日中午12时以前,两军撤至距桥十公里外,在修桥任务未完成前不得进入十公里之内。对不答应上述要求者,视为对日军怀有敌意,当依法诉诸武力,特此警告”。这个“通知”,实际上是日军向黑龙江省进攻的最后通牒。
马占山接到日军的通知后,立即召集军政绅商各界代表在省府开会,讨论对策。会上“战”、“降”两派意见仍僵持不下,马占山决意抗战。于是会议决定“如果日军侵入我阵地,即行抵抗”。会后,马占山令卫队团团长徐宝珍立即返回前线,并令步兵第3旅李青山团长率队增援。徐到前线后根据江桥北岸地形情况,重新布防,令第1营在正面扼守江桥及铁路,第2营、第3营分别在左右高地;炮兵连及步兵第2旅吴德霖团2营在大兴站,做为预备队。此刻,广大官兵枕戈待旦,严阵以待,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11月3日,日本关东军在作了军事舆论准备后,派30名日军和100余名满铁工人,在航空兵和装甲列车的掩护下强行占领江桥。
11月4日晨5时,日军嫩江支队主力到达江桥站,遂派小股部队突入嫩江桥左翼阵地,乘机在陈家窝堡将守军哨兵3人掳走。此时,日驻黑龙江省领事清水到省府要求协商避免两军“冲突”办法。经商定合组一个委员会同赴江桥劝令两军撤退。8时,黑龙江省派步兵第3旅参谋长石兰斌上校同日军驻齐齐哈尔的特务机关长林义秀少佐到江桥,令各自部队后撤。当石正向守军讲话之际,林竟蛮横地*迫石签字承认黑龙江省军队后撤并立即下令,石予以拒绝。9时10分,日军第16联队第7中队先行向大兴我军阵地发起攻击,遭到徐宝珍卫队团的英勇还击。正午时分,“当接近大兴站时”“双方开战”。15时,林义秀再次向省府要求赴前线劝告双方撤军。黑龙江省政府遂派秘书韩书业、副官那边宿,会同林义秀等同乘专车去江桥,经大兴站时遭日军飞机轰炸,专车被炸毁,那副官受伤。18时,日军嫩江支队4000余人全部到达大兴一线,由滨本大佐指挥,在火炮40余门,4辆坦克和航空机7架的配合下,对抗日军队发起新的进攻。日军步兵500余人先突入江桥左翼阵地,继之以主力向江桥正面大兴线主阵地猛攻,企图中间突破一举占领。中国守军奋起还击。马占山命关松林骑兵旅派兵到大兴前线增援,从两翼对日军实施反突击,抗日将士在炮兵火力掩护下乘势发起冲锋。激战多时,日军渐感不支,遂向江岸撤退,我预先埋伏在芦苇丛中的官兵近战伏击,在我军的前后夹击下,日军死伤惨重。此时,日军千余名援军赶到,我抗日军未等其站稳脚跟,就用骑兵发起攻击,血战至午后20时,“江北岸无敌踪,惟见血肉模糊,遗尸400余具,遗弃武器几无隙地”,我抗日军亦伤亡300余人。入夜,日军用探照灯向北岸照射侦察,并用重炮轰击,掩护百余船只满载日军渡江偷袭,我抗日军队隐蔽在芦苇中,俟船接近江岸时,我军突然用机枪向日军扫射,日军死伤者甚多,余者狼狈逃回南岸。此日,“中国军队伤亡300余人,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
5日4时,日军重新组织进攻。6时,以数十门大炮对守军阵地炮击。7时,日伪军8000余人在大炮和飞机掩护下,日军从中路、伪军从左右两路渡江。当船到江心时,中国军队猛烈还击,日伪军虽伤亡很大仍挣扎强渡。10时,日军占领江岸第一线阵地,守军分撤至左右两翼阵地,日军继而向第二道防线大兴阵地猛攻,遭到守军顽强抗击。
中午,马占山赶到前线指挥吴德霖团和徐宝珍团从正面反攻,急调骑兵第1旅萨布力团从两翼包抄日军。从15时血战到日暮,由于“中国军队用步兵及骑兵实行包围式之反攻,日军蒙受极大之损失;而不得不向后撤退”。同时,守军还将伪军击溃,夺回被占之阵地。此战,中国军队伤亡200余人,毙日军167人,伤其600余人,毙伪军700余人。
&nb
第10章 “江桥抗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