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解决石友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占领石家庄,继续向北推进至保定以南地区,28日同东北军发生激战。广州国府得知石友三的反蒋消息后异常兴奋,汪精卫特意通过天津执行部转电石友三,封官许愿,为其鼓气:
一,我兄已就第五集团总司令职,所部将士应如何分别任命,敬祈详示,以便提议国府;
二,此间同人拟推我兄为国府委员;
三,殿英兄被任为第六方面军总指挥,请我兄就近与殿英兄商量,如编在第五集团军内固佳,独立亦可。惟为军事动作统一起见,以归我兄指挥为宜;
四,国府日前已汇交我兄卅万元,日内拟再汇卅万以济急需。
冯玉祥更是加紧联络旧部,响应石友三。冯致电宋哲元表示:“方今蒋逆已陷于四面楚歌,无暇北顾,而张逆则有心腹之患,无力难[南]犯,此诚讨蒋以来未有之机会。”他竭力鼓动宋哲元等“即日全体联名通电响应友三”。宋哲元的部属刘汝明也电宋请求尽快响应,并表示:“如坐视不援以致失败,公谊私交应无解说。”冯还致电韩复榘,要求其“即日发动,协助汉章”,“万不可稍有观望,致陷汉章于不利,而吾弟亦有孤势之危。”为了打消韩复榘等人的顾虑,冯更向韩表示:“晋境各军,皆已准备响应汉章。”
然而事态的发展完全不是他们预期的那样。地方实力派口头表示是一回事,实际行动又是一回事。中原大战失败后,冯、阎旧部已不再象以往那样听从他们的指挥,为了保存实力,各存异志。他们大都只是为了顾及冯、阎面子仅仅口头表示赞同,并不愿付诸实际行动。尽管冯玉祥多次密电庞炳勋,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吾弟于此时应不顾一切,出师应援,非曰助石,实乃讨张;非仅对张,实乃讨张而倒蒋也。”“石部既已首动,讨贼各军势应一致,存亡所系,大义攸关,弟必不以彼之往事介介也。”冯甚至还恳求宋哲元转商庞炳勋,表示:“如更陈(庞炳勋)弟不欲联名通电,即单独通电,亦未始不可,惟不宜再缓耳。”
此时众人的首要的目的就是保存实力,大都采取观望态度:如果石友三有成功的希望,到时再抓住机会跟随在后也不迟;如果石友三没有把握,则尽可敷衍了事;如果石友三出师不利,可以立刻改变态度,甚至落井下石。而石友三却完全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自以为蒋介石受粤方打压,无力他顾,而张学良又将一病不起,此刻自己登高一呼,北方将领必定会蜂起响应。下面一组西北军将领之间的往来电报,颇能反映出当时众人的心态:
吉鸿昌派驻南京的代表王慈博密电吉表示:“表面上鲁韩(山东韩复榘)似与石不无携手之嫌,然实际上韩亦有送石于破败而收其势力之谋。不过石设占胜利,于韩亦无害也。晋宋(山西宋哲元)现取观望,出首者为石与高桂滋、孙殿英三人。”
宋哲元的总参议萧振瀛则建议宋道:
“此次汉章所联各方多怀二志,如发动将必败。吾军必须沉静观变,不可表示。晋方代表在京云宋如与石同举动,必乘此消灭吾军等语。无论如何不出山西为主义,以便将来有所作为。”
而庞炳勋则更直接了当地对孙殿英的代表明言:如果“北方大家都干,并有把握,他就干。若少数人干,他决不干”。
孙连仲得到的情报则是:“阎确有命令怂恿晋将领,伊等不以为然,因中央月给百万,纵得平津,亦为石所有,于晋无利也。冯公亦欲活动,宋、庞为吃饭问题,亦不以为然。”
7月23日,蒋介石、张学良分别通电讨伐石友三,南京国府任命张学良为北路集团军总司令,于学忠、王树常为第一、第二军团总指挥,刘峙为南路集团军总司令,并调中央军顾祝同部“率第一、二、三师部队,经由平汉路北上进击石部,与张学良指挥的部队,形成南北两路钳形的攻势。”同时,蒋还密电刘峙:“我军以速灭石部为利,且速进一步则多得一步之益。……晋军如无整个计划必不敢侧击我军也。”
此时,稳住晋系、鲁韩不与石同反,对蒋介石来讲至关重要。为此,蒋特派航空署长葛敬恩(和徐永昌是保定军校同期同学)前往山西劝说晋系,派邵力子往山东说服韩复榘。同时,蒋更不忘使用他最擅长的银弹攻势,且手笔远远大于他的对手广东政府。7月20日,蒋连发二封“万急”电致宋子文:一电“速筹交岳军(张群)兄洋卅万元,先汇商震为开拔之用。”二电“请筹备五十万元汇山西调兵之用,务请从速。”22日,又电宋“请另准备五十万元为山东之用,并望速筹,约三日内用。”24日,再电宋:“杨爱源廿万元请速交庸(孔祥熙)兄即汇。”同日还电询李石曾:“次辰兄如需用款,请转询电告,以便汇上。”随后,蒋还亲自致电山西表示:“晋军饷准自六月起由京月助二十万。”
最令人诧异的是韩复榘的表现。石友三对韩复榘抱的希望最大。而在石发动前一周,韩即密电报告蒋介石“称石部时机急迫,有箭在弦上之势”。这是蒋介石得到的极为重要的情报。蒋为此急电转告张学良、刘峙:“请从速准备勿误。”
韩的这一举动自然会得到回报。19日,蒋指示王树翰:“下令免石职时,兼叙该部准归韩指挥,以安韩心,而坚其志也。”20日石友三发表反蒋通电后,蒋电邵力子转告韩:“石既通电叛变,政府不能不明令讨伐。请向兄即照前电从速进行,将石改编。石部以及其番号归向兄全权办理可也。”24日,蒋再电韩表示:“对于石部之收编解决,较节制指挥为妥。……至应如何改编,则由向兄决定。”蒋的这一用意是彻底取消石部番号,既可预防石之再起,也可限制韩部过于庞大。
晋系将领商震因非属阎锡山五台派嫡系,不为阎所信任,故中原大战后投靠蒋介石,对蒋颇表忠心,而受任为山西省政府主席。当石友三的反蒋已露端倪之时,蒋介石曾明确指示商震:“现时工作,第一防止阎逆变装西返,第二密饬对晋南冯军(指宋哲元部)严加戒备。”晋系许多将领对商震投蒋都表示不满,“石友三发难之前两周,已有人知商启予(商震)与中央密洽,要带军队离晋助张。”傅作义甚至在一次晋军会议中要求徐永昌将商震扣押起来。于是,商震萌生彻底脱离晋系的念头。7月16日,商将此意密电蒋介石,并报告晋方内情:“晋军将领受阎秘密指使,日夜密议响应石部办法,惟内部复杂,迄无一致结果。最近期内当不至有何举动。震受钧座知遇,只有竭智尽力,消弭伊等计划。如实不可能,即率领职指挥之军队,至相当地点。敬候驱策。”
蒋得电后,自然喜出望外,立即复电指示:“请兄统率所部……出石家庄,侧击石逆侧背。……款已设法筹措勿念。如能同时对晋将领声明,省主席先派员代理,以安晋军之心情更好。”当时,在晋系将领中徐永昌的威望最高,蒋介石将商震部调离山西后,只好利用徐来安定晋方,以免其内部疑惧。为此,蒋电令徐代理晋主席,并电李石曾表示:“如其本人不愿承乞,则请其推人自代。”
蒋介石不仅依靠自己手中丰厚的财力来收买反对派,还进一步利用自己控制的中央政权,封官许愿,以便进一步分化瓦解各派。
在蒋方的武力威慑和银弹攻势下,晋系将领无一人响应石友三。而在银弹面前,连信誓旦旦表示和石友三荣辱与共的孙殿英见势不妙,也临阵脱逃。据葛敬恩报告“孙殿英、刘桂堂两部此间已接洽甚妥,似无甚顾虑。惟孙部加饷虽奉总座电准月加五万元,但副(张学良)部王(树翰)、万(福麟)诸公似欲允以十万元。经一再筹商,为南路侧面安全及早图肃清起见,计请勿惜此区区。”
经过蒋介石这样一番软硬兼施的公开和暗地活动,石友三、阎、冯、广州“非常会议”所期望的北方反蒋势力大联合,完全化为泡影,石友三的反蒋举兵成了势孤力单的独脚戏,他的前途命运可想而知。
整个局势于是急转直下。从28日起,东北军主力同石友三在保定一带激战三日。商震率部“从山西沿正太线,经娘子关出井陉到石家庄,自其左翼侧击”;中央军“刘峙,顾祝同自河南沿平汉线,经郑州过黄河北来,击其后路”。于学忠部不但没有响应。而且成为东北军讨伐石友三的主力。这一变化大出石友三的意外,同样也令冯玉祥颇为难堪。7月29日,冯特电广州向汪精卫等人解释:“晋境各军,早经一致,嗣因有人从中挑拨,以故稍有出入。然讨蒋之决心,则始终无二也。”当天冯还致电新任晋省主席徐永昌,希望说服徐能再次投入反蒋阵营。
但大局已定,冯玉祥的努力自然不可能取得任何效果。31日,石友三部在三面围攻中全面溃退。石率残部逃到山东时仅剩四千多人。张学良命令韩复榘收容后改编为四个团。
8月初,有消息说:“石军已到鲁德州、武城二万以上,归韩收容。韩声明石之基本队伍愿收容。”这个消息对石友三残部的状况是夸大了的。尽管李宗仁在广州信誓旦旦地宣称:“虽然蒋中正命令各军任何部不能收容石部,可是韩复榘已极力保护,使石部到德州整顿……东北方面也不敢扰入山东一步,恐防韩可藉口出兵,而再形成一个反蒋新局面。”但据蒋方的情报显示:“我军俘获石部确数在三万五千人以上,其孙、米二师主干、所有枪炮完全缴获。据蒋伯诚本(9)日电告,石残部到鲁者实不足万人。”
1日曾经拥兵六万、横行一时的石友三部从此土崩瓦解,再也不可能在民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什么重要角色。1940年12月1日“倒戈将军”石友三又欲投降日本人,被部下高树勋活埋于黄河岸边。
石友三这个人是吕布一类的人物,打仗治军都行,六万部队打得张学良部十来万人节节败退;但为人很成问题,唯利是图,人缘极差,他倒好,都数不确切到底有多少反了,大概至少有六、七反吧。关键是他做事太绝,把人得罪的太死。他活埋了冯玉祥的秘书,中原大战时的倒戈把冯玉祥害的全军覆没,地盘全丢。对蒋介石也不善,炮轰南京,在柳河车站险些活捉了蒋介石。中原大战后他投奔了张学良,张学良看在他是东北老乡的份上,待他也不薄,他不但反了不说,一样活埋了张学良的秘书张云责。他最后的结局自然也是被人活埋。
这一次石友三的反蒋,有点阴谋套阴谋之感。
1)事先东北军发现了石反张的迹象,张部其实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东北军开始的时候一再败退的原因,第一是石友三进攻初期的锐气,第二是战力不如石部,第三是用空间换取时间,等待关外援军的到来。
2)蒋介石对石友三的异动事先早已知情。除了蒋自己的情报系统,6月26日马鸿逵报告在先,在石发动前一周韩复榘密电蒋介石于后。7月13日蒋急电转告张学良、刘峙:“请从速准备勿误。”
这么一来被涮的就是石友三一个。他以为自己在那里神不知鬼不觉,其实周围每个人包括他的敌人人人都看在眼里。他以为于学忠会反水或出工不出力,结果于学忠部不但没有响应,而且还是东北军讨伐石友三的主力;他以为蒋介石受粤方打压,无力他顾,结果刘峙顾祝同的军队迅速地沿平汉线经郑州过黄河北来抄了石的后路;他以为经过广泛联络后,自己一定可以得到周围的北方实力派的响应。结果正如毕广垣所分析的那样,他联系的人都是见风使舵趋利避害之徒,一位板上钉钉会出兵的孙殿英,韩复榘都按兵不动;庞炳勋、宋哲元、孙连仲等都在看笑话,晋军一系的商震还出兵拦腰打过来。
于是石友三7月20通电反叛,7月31日即在三路围攻下全军溃退,军队地盘全部为他人瓜分。
石友三之变,连日本人事先都知道。之前日本驻华机构四处散播张学良病危的消息,日本驻济南领事甚至还向韩复榘造谣称张已病故,而张病危的消息是石友三下决心反张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说石友三曾通过张学良的堂弟张学成与日本关东军联系,日方派奉天特务机关长秦真次到大连,面会在大连寓居的阎锡山,要阎结成阎、石、韩(韩复榘)反张同盟。战斗打响后,日军由背后打张。此方案乃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制定,并商得天津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同意。土肥原曾经于邢台秘密会晤石友三;日本人的情报部门的能力人所共知,但是因为是秘密行动的关系,众多的回忆录提及者甚少,所以可能需要日本方面的材料来佐证了。
这里要提一下张学成,张学成字铸卿,是张作霖的二哥张作孚(清末宣统年间在黑山县任警察队长时剿匪阵亡)的长子,张学良的堂弟。其父死后,他与胞弟学文及三个妹妹均由张作霖抚养为人。张学成与张学良同期就读于东北讲武堂第一期。毕业后,与其弟学文一同被张作霖送到日本陆军大学留学深造,归国后张作霖提拔张学成为卫队营营长,不久,又提拔他担任东北军团长、旅长。尽管20多岁就升任旅长之职,在别人看来已是奇迹,但张学成却并不满足,因为,他的眼睛始终在盯着张学良,此时的张学良已经当上了军团长。正好张宗昌邀请他到自己的部队担任师长,张学成借口“出去历练一下”,便离开奉天,来到张宗昌手下出任第70师师长。张宗昌的部队被北伐军击溃,张宗昌逃往大连。失去依靠的张学成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愿意回到张学良身边,而是转身投靠了军阀石友三。石友三倒张已失败告终。张学成逃往天津日租界隐居。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任命张学成为“东北自卫军总司令”,张学成收编胡匪及凌印清残部,大肆招兵买马,很快就扩充了4000多人,与义勇军为敌。张学良决定召开有张学成弟弟张学文参加的家庭会议,由大家共同决定如何处置张学成。讨论的结果,家人们一致认为,张学成的所作所为,已经背叛了家族、背叛了国家,决定“大义灭亲”,以慰先人在天之灵。锦州的熊飞、米春霖遂集中公安骑兵部队于11月中旬前往高山子围剿。高山子一战,张学成和日本顾问等一伙日伪官员被击毙,并生擒伪军官多人。死的地方离其父张作孚殉职的地方不远。张学成伪军的被消灭,鼓舞上辽西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志,日军暂时放弃了进攻辽西的计划。1986年,张学成的弟弟张学文从巴西回国省亲,向陪同的省政协赵杰等人讲述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往事。
张学良患重病住院,直到“9·18”前不久方才痊愈,重大事情由其手下商量决定。当时众人顾虑如果被石友三的一小撮人马*出关外,会面子扫地,为人轻视。于是决定从关外调入数万人马,企望解决了石友三后,部队再返回原防。但结果是事实不从人愿。
阎锡山返晋,牵制东北军
8月初石友三刚刚失败之际,阎锡山就于8月5日由大连秘密返回山西,背后也是因为有被日本人不断以假情报迷惑的因素“石已占保定,河南数部响应,鲁(指山东韩复榘)决援石,蒋对湘鄂赣匪亦无办法,平津为之震动,君再不归,恐错过时机”。“初拟利用张宗昌,而宗昌无力,旋乃以飞机载阎锡山返晋”。
阎锡山返晋后,四处联络各地军阀,蒋介石和张学良都判断是阎必将谋叛,张的注意力便集中于如何驱逐阎、冯。蒋介石此时因为要提防随时会反叛的河南信阳吉鸿昌部,即将出兵讨蒋的两广方面(9月1日两广出兵湖南),无法再对华北采取军事行动。没了蒋介石的军事支持,张学良也不肯直接同晋系单独硬拼,但也要保持相当的军事压力,以和晋军将领进行谈判如何处理阎锡山。
石友三之变,东北军从东北调进关内大量精锐部队.导致东北防守异常空虚。为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发动创造了最好的时机。
从战略上讲,东北军实力有限,一方面要防备虎视眈眈的日本关东军,另一方面要威慑华北的各军阀,想同时兼有华北和东北,鱼和熊掌兼而有之,是不现实的。如果郭松龄尚在,按照他的主张,东北军就不会出关争利,安守好东北,“9·18”也许不会发生了。但日本对东北动手只是时间问题,张大帅是怎么死的,不是明摆着嘛!东北军不出关,日本关东军不敢轻举妄动,但张学良在东北也保不准不会被日本人暗杀,然后再分化肢解东北军,占领东北,那也是日本人箭在弦上的事。
事实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石友三失败之后仅仅一个多月,“9·18”事变就发生了。
第8章 解决石友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