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官场无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章 交流[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弯细月悬在树梢,星空如洗,微风徐徐,王社点燃一支烟,对着茫茫苍穹喷出一股浓浓烟雾。

    王社也有感情空虚的时候,当他一个人静坐在大队部的大院里,望着银河南北横卧,满天繁星对着他眨着眼睛,他会想很多很多往事。有一个女人那双含烟飘雾的眼会浮在天宇,他的思绪在随弄巧的纤云流转,情感的困兽也在隐隐作怪。

    张思雅真正成为梨花湾的中学教师以后,和王社的来往也就多了起来。

    学校里有一排教职工宿舍,和王这社居住的村委会一墙之隔。有时,张思雅会在吃过晚饭后转到王社这里,两个人时常谈一些唐诗宋词。

    王社很同意张思雅对苏词的赞誉,他说,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苏轼对我国的散文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欧阳修所倡导的古文革新运动的真正完成者。苏轼的诗和他的散文相比,题材更广泛,风格也更多样,为宋代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苏轼的词数量不算多,今存约三百余首,但他却是词的开拓者。苏轼对词最大的贡献,便是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赤壁怀古,什么时候读起来,都会激起人们的怀古情结,在如梦的迷茫中,激起一腔热血。苏轼的文学天赋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培育了他对男女情爱的敏感和灵性,在他的心目中,有一方情的天空。在情天词海中徜徉,使他的词愈显灵秀和瑰丽。苏轼本来家有数妾,但他最喜爱的一位侍妾叫王朝云。苏轼被贬到惠州时,亲人离散,朝云一直相随不去。

    “我喜欢他的那首蝶恋花。”张思雅说着吟咏到,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朝云到惠州不到两年,就病逝了,苏轼万般悲伤,不仅写了墓志铭,还写了几首诗词悼念她。\"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论他走到哪里,不论他是春风得意还是官场失意,是他脍炙人口的词,博得了众多人对他的仰慕,其中也不乏痴情女子。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有一天与朋友在西湖饮酒赏玩。忽然从远处驶来一条彩舟,舟中有一位三十余岁的淡妆女子,异常美丽。

    这名女子到了苏轼他们的船前自报家世道:小女子自幼就风闻苏大人的高名,听说您今天来游西湖,特意赶来,也不怕公公婆婆怪罪我不守妇道。今天见到您,真是很荣幸。没什么可以代表我的仰慕之心的,小女子善于弹筝,今天就让我为您演奏一曲罢。

    说罢,她弹奏了一曲凄婉如诉的乐曲。其外表的风韵娴雅和弹筝技艺的高超,使在座的苏轼等人都为之动容。她献完这支曲子,很诚恳地对苏轼说:今天能见苏公之面,三生有幸。只求您赐我一首小词,可以作为我终身的荣耀,不知您能否允诺?苏轼不好驳她的盛情,当即作词一首: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处,人不见,数峰青。

    词的结尾以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无情未必真豪杰,是真挚的情爱时时温暖着苏轼这位词圣的心,使他在困境中能坚持*守。苏轼亲身品尝到了爱的甘霖,对真挚的情爱亦赞美有加。他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跟从苏轼学作文章的门客王巩,自定国,也受到苏轼的牵连被贬到岭南的宾州。

    那里偏僻荒远,尚没有被开发,条件十分艰苦,有一个叫柔奴的歌女不畏荒僻,随同王巩前往,他们在那住了三年后才奉旨北归。王巩在家宴请苏轼。为了给苏轼助兴,王巩叫出柔奴为苏轼献歌。只见她轻抱琵琶,慢启朱唇,歌声纯正清亮,使在座的人都为之陶醉。王巩对苏轼说:这就是跟我在岭南呆了三年的歌女柔奴。苏轼一听,十分惊讶,因为这位眉目娟秀,身体柔弱的柔奴竟有这样的坚强意志,实在有些出人意料。苏轼怀着敬意问她:定国所贬的宾州属广南西路,那里十分闭塞,生活又艰苦,一定有诸多不便,你怎么过来的这三年呢?柔奴微笑着回答:岭南虽然物质条件很差,可我随遇而安,把心安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故乡。苏轼听了十分感动,即席写了一首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首词歌颂了柔奴身处穷境而处之泰然,与主人王定国同甘共苦的可贵品德,也赞美了柔奴广博旷达的胸襟。词中也寄托了词人在政治失意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人生哲学。

    善良的苏轼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女子十分同情,并尽其所能帮助她们,曾帮助不少以歌舞为业的歌伎脱了伎籍。苏轼认识一位叫群芳的歌伎,一次在宴会上,群芳带来了两个姐妹,一个叫郑荣,一个叫高

第26章 交流[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