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心中的那个结[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明是体会到的,不仅省市两级领导,打电话责怪,更有那**大员,亲自过问。虽说是一根藤上的人,但刘玉明完全明白,假如真有事,这帮人不要说丢车保帅这种事,就是其他事,他们也干得出来。如今的形势是越来越紧,目前他刘玉明还有一定势力,但在各级官员都是“泥菩萨过河一自身难保”之际,唯一自保的方法就是低调,偏偏刘冬在此非常时期,还如此跋扈,这才是真正让他刘玉明心烦,生气的原因。
刘玉明没来由地怀念起,那个亦师亦友的,中国第一村的老支书,吴**来了。这个刚刚驾鹤西去的致富带头人,就是在临去之时,临终遗言也是“千万一定要跟党走,跟政府步调一致”。你可以将这看作是一种信仰,同时也可看作是一种作秀,这完全取决于你所在的立场。但就是这么一个致富带头人,一个冒着当年被批斗,有坐牢危险,带领村民走包产到户,发展村办企业的领路人,在其死后,不光有卖空三江市鲜花店奠拜他的行为,也同样有本村村民举着横幅声讨他的举动。所以在刘玉明看来,那是百姓百姓百条心,要想摆平一切,那是万万做不到的,唯一做的好的就只剩下低调了。
偏偏刘冬无论是管理行为,还是为人处世,均与老父亲背道而驰。自刘冬掌权以来,任用亲信,打压前朝元老,行为嚣张。这几年来刘玉明面前哭诉,告状的人,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了,他只记得他像个救火员一样,用金钱,权力,言语安抚着每一个哭诉着。扑灭着刘冬煽起的一个个火堆。刘玉明不心疼刘冬输掉的几千万,这种身外之物,在他现在看来只是数字游戏而已,当一切回归为零时,所有钱财,权力,利益就犹同披在身上的外衣,穿也是,脱也是。
刘冬在刘玉明眼里,就像普天下千万父母一样,不管孩子长多大,有多出息,永远还是父母身下的孩子。只是刘玉明很希望刘冬,这个刘氏家族的掌门人,无论在为人处事,还是在面对各种复杂环境中,快快成熟起来,虽然这需要时间,需要他的扶持。这也就是为什么刘玉明屡次三番,阻止刘冬对刘华及刘华手下人,痛下杀手的原因之一。因为刘玉明明白,做为学者,刘华不太在乎钱,但对面子是极为看重的,再说他同样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把他们逼急了,同样会拼个鱼死网破。清朝名臣曾国藩曾公,曾经对友人说过“不与名士争名”说的就是,你可以拿走名士的钱财,但你千万不能往他脸上抹黑,更不能和他争名,否则你将会发现,自己给自己掘了一个坑。
刘玉明是个长期受中华儒教礼仪沉淫,具有文人气质的儒商。他的摄影也好,画画也好,有一部份是附庸风雅,结交权贵的需求,但更多的是自身内心的需求。他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善待每一个员工,尊敬每一个曾经的工友。换句话说,就是他吃肉,怎么说也会让部下喝点汤,但在“转制”这件事上,刘玉明明知有愧于职工,但身不由己,只能一路向前,将错就错,一错到底,这就是他内心的纠结。
曾经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八七之际,当时刘玉明是厂长,**叫赵广信。这是个在**中受冲击的耿直,正义的老干部。他身上有太多的军人作风。但在具体工作中,他与搭档刘玉明俩人格格不入,互相看不顺眼。在当时的改革大潮中,这个具有极强时代气息的老**,明显与潮流格格不入。所以当他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时,刘玉明没有粗暴地对待他,而是尽力安抚解说,或者有时有意避开他,以减少二者矛盾的发生。九六年赵**正式退休后,每年初一,他总会去赵**家拜个年,说说话。回来才会在初二开始,接受其他人的拜年,年年如此,岁岁如此。
而刘冬是富二代出身,再加上出国时间较长,所受西洋文化影响较深,对现代管理,有其独有看法。但他缺少当年父辈,站在悬崖顶,一边是即将成功后的喜悦,一边是摔下绝壁,粉身碎骨那种痛并快乐着的那种感受。“宏宇股份”也好,“日升集团”也好,均脱胎于,最早的合作社,带有老企业的缺陷。而刘冬现在所开展的模式,就目前而言,暂时很难割清与老企业的关系。更何况在过去企业运作过程中,在转制过程中,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就像一个个小**一样,捏在了本身同样处于利益方的过去的同事,同僚手里。所以有矛盾,有阻力,这是肯定的。
刘玉明对如今的刘冬,只能从侧面引导,而不能横加干涉。无论心中有多着急,有多不满,在场合上,他刘玉明必须站在儿子一边。但在私底下,他很想和儿子,有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一种坦诚的交流,只是刘冬会听吗?
129 心中的那个结[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