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夏侯兰投效,李泰亲访常山赵子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李泰率军拿下真定的时候,却意外得到了一个人的投效,他说,他的名字叫做夏侯兰。
“你姓夏侯?”李泰疑惑的反问,接着又微笑着说:“你不会跟曹操姻亲夏侯家有什么关系吧!”
夏侯兰苦笑着说:“李大人取笑了,人家是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人,我们家只是真定的一个大户人家而已,不能相提并论。”
李泰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我是开玩笑的,不要介意,对了,你在哪方面比较有特长?”
“在下对于大汉律法比较熟悉。”
“哦,不错,我这里还是比较缺乏你这类人才的,不过,在给你安排官职之前,你先要去长安的书院学习一下,我的地盘跟大汉的其他地方不同,律法也有较大的改动。
你不需要像那些学生一样按部就班的来,只要把那些知识掌握了,长安的官署就会为你安排官职,当然,肯定不会让你回常山郡的,这一点你要明白。”
“谢主公,主公放心,《三互法》中的律条,在下是很熟悉的。”
李泰知道,夏侯兰之所以改变了称呼,是因为他答应了他的投效,还为他安排了晋升的渠道。
接着,李泰点了点头,笑眯眯的又问道:“我很好奇,你为什么愿意投效于我?”
“主公宅心仁厚,爱民如子,您在太原郡等地如此大规模的放粮,常山郡的人,谁不在心底里暗暗称赞!”
听了夏侯兰的话,李泰笑呵呵的说:“我有这么好吗?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总不能看着他们活活饿死吧!再说了,粮食是借给他们的,要还的,还有一成的利息呢!”
“主公不用自谦了,如今这年月,兵荒马乱的,谁手里有粮食,要么用来养兵,要么捂得紧紧的,谁能像主公一样慷慨解囊?
至于那一成的利息就更是笑话了,一年的时间,您翻一倍都算是主公心怀慈悲,如今这年月,遇到灾荒,粮价翻个十倍都正常。”
“呵呵,你说的我自己都要信了,既然我这么好,按理说应该很多人排着队争相归附我才对,怎么一直都门可罗雀,加上你,主动投效我的人也超不过一个巴掌!”
听了李泰的话,夏侯兰却有些愤然起来了,他咬牙切齿的说:“是因为那些世家大户不想交税,可人人都不交税,朝廷如何运转,兵马钱粮如何筹措?”
接着,夏侯兰冲李泰一抱拳道:“主公,也不是所有的世家大户都贪得无厌,不明事理,还有很多世家中人,愿意投效主公!”
在这个时代,不管真假,能遇到一个表示愿意因公废私的人,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跟夏侯兰志趣相投的,都应该品行不错的。
至于能力,在这个年代,能识文断字就是能力,总是能派上用场的。
“哦,真的吗?那敢情好,只要他们愿意来,我的大门是敞开的,当然,必须要按照我订的规矩来,文官必须要经过培训和考核,武将则视能力而定。”李泰兴奋的解释着。
“谢主公,过几天我一定带他们来拜见主公!”夏侯兰也很兴奋。
接着,他眉头一皱,犹豫了一下,试探着问:“主公,我有一个朋友,文武兼备,人才了得,曾经投效过公孙瓒,后来见公孙瓒并非明主,又因兄长去世,辗转回到了家乡,不知主公对他可有兴趣?”
“哦,投效了公孙瓒?按理说,袁绍四世三公,名气大实力大,常山距离冀州也更近,为何他会舍近求远?是不是他后来又投奔了袁绍?”
夏侯兰神情认真的说:“非也,他投奔公孙瓒,是因为幽州一带盛传公孙瓒仁义,可后来他发现,公孙瓒徒有其名,穷兵黩武不说,对待黎民百姓也好不到那里去。
而袁绍的名气虽大,可他太过依赖冀州的世家大族,帮那些世家盘剥百姓还差不多,怎么可能心系百姓,广施仁政?要我说,我宁愿投奔曹操也不会投奔他。”
“哦,万万没想到,常山郡这种地方,还有你这种颇有见地的年轻人啊,不错,不错,很不错!”李泰对于夏侯兰的思想,很是惊讶。
“主公谬赞,属下愧不敢当!”
“对了,你说的那个人,既然他连公孙瓒和袁绍都不愿意投效,他会愿意投效我?我在世人眼里,恐怕是无法无天的西凉蛮夷,跟董卓是一个调调的吧!”
夏侯兰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主公明鉴,以前听说主公崛起于凉州,提前一步抢占关中的时候,大家确实都是这么想的。”
接着,他又提高了声音道:“后来主公大败董贼,却没有趁机替代董卓,而是运洛阳皇宫的藏书至长安,大家对主公的看法就改变了。”
说到这里,夏侯兰的眼神忽然明亮了起来,兴奋的说:“再后来,主公入河东,注重民生,大力屯田,抚恤百姓,就连俘虏也是以教化为主,杀戮为辅,那时我就想着要投效主公了,只是沿途匪患猖獗,无法成行。
我那朋友却说,只要我耐心等候,主公必会步步蚕食,杀入常山郡的!
另外,他平时也对主公的仁政和宽仁态度,大加赞赏,只要主公有心,他必
第147章 夏侯兰投效,李泰亲访常山赵子龙[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