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元璋与我聊明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0章 国策(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迁都,最重要的不是那所谓的天子守国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士族地主们,离开他们盘踞多年的地方。

    从南方到北方,让他们重新扎根,让他们更加依赖于朝廷。

    “新政推行,不在于一朝一夕。但是,稳定民心,确实迫在眉睫。三省天灾,民心浮动。而老百姓,要的只不过是一垄土。给他们耕地,让他活下去。”

    “加大对士族的税收,朝廷不可再去养着读书人。太多的士族,以此来逃避税收。那么,税收的重担,就只能压在百姓身上。”

    这话,既是说给朱标听的,也是说给方孝孺听的。

    果然,方孝孺脸色一变,“皇上,不可啊。天下学子众多,若是如此,恐怕天下大乱。”

    “放肆!”陈则武怒斥一声,“皇上,建国十九年,户部年年亏空。三省天灾,更是雪上加霜。读书人越来越多,朝廷却越来越穷。如此,朝廷就只能加大对百姓的赋税,才能维持。”

    “历朝历代,读书人倍享优待。可是百姓呢,民不聊生。最后的结果,不都是官逼民反嘛!”

    朱标的脸色很不好,陈则武又跪在朱标面前,“皇上,朝廷律令,不可朝令夕改。皇上命臣推行新政,那臣自当竭尽所能。”

    “臣若是没做好,任皇上责罚。”

    见朱标还不说话,“皇上,仁祖遇元暴政,太上皇因此逼反。这才十九年啊,大明要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让百姓吃饱肚子,大明朝才能长久。”

    唐亡于割据,宋亡于思想,明亡于税收。

    这样的说法,是十分正确的。

    税收的不稳定,朝廷没钱,以至于崇祯还要和大臣借钱。

    而宋朝,虽然颓弱,但是经济却高度发达。而繁荣的经济,也是支持宋朝三百多年国运的重要因素。

    “自洪武七年至今,单单杭州一府,就亏空三百七十万两。这些钱,朝廷没看到,百姓没见到。敢问方大人,这些钱,去了哪儿。”陈则武问方孝孺。

    方孝孺自然知道,这些钱去了哪里。

    “皇上,单单杭州府,就三百七十万两。

第610章 国策(2)[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