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明破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顺流而下(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级站,才开始有了地位。到现在也不过二三十年。如果不是开封旁的黄河是悬河,新京城自然就落在开封了

    车队经过一座巨大夯土墙的时候,接待的人员让人放慢车速,指着夯土墙说道:“总理,这就是主席说的商代城墙遗址。”

    吴有平看着这些看着毫无特色的夯土墙,最初还觉得这可能是什么土坡。即便现在亲眼看到,也没办法想象这是有着近4000年历史的遗迹。

    郑州原本最著名的历史遗迹只有‘金水河。春秋时期的郑国国相子产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将其视为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子产去世之后,郑国百姓为了纪念自产,把‘金首饰抛入河中作为纪念(这时代的金,指的是金色青铜),故得名‘金水河。

    却没想到,何锐说这里是商代遗址,那可就把郑州的历史直接拽到了比春秋时代遥远千年的时代。

    迎接的人员见吴有平并没有兴趣,就命令汽车加快速度。一行人赶到了下榻的宾馆,山西、陕西的省长已只要就业机会增加,在农业人口占中国80%以上的当下,人民收入就能提升。人们收入提升,消费力就上去了,这是新的经济思路。

    张瑜继续讲述着工作进展,“陕西也不都是千沟万壑,不过完整的平地早就分了,咱们两千多干部到的地方都是很糟糕的地方。同志们带着村里的6+5打出坝来,百姓很不以为然。”

    所谓6+5,是在东北时期总结出来的经验。指的是3个临时村长+3个民兵队长,一共6个人。每个村5个民兵,就是6+5。这么安排的原因是村长和民兵队长要不断轮换接受培训,为了保持管理的持续以及人力持续,要有这么一个数量。

    最初的时候组织上也没想那么多,现在就发现这么组织的话,能够很快完成人力的集中。而这样的人力调配明显给陕西本地提供了更多的好处。在沟里修土堤坝,需要不少的人力。这6+5恰好提供了勉强能够完成工作的人力,加上派下去的干部,一个村很容易就能集结起20多号壮劳力。

    “去年春天雨季到来,各地老乡都站在山梁上看着热闹。真的是特么……真的是站在江边看船翻。老乡们议论纷纷,觉得那些堤坝一定会被山洪冲垮。结果堤坝挺住了,当年就淤出一片良田。老乡刚开始都觉得这种‘生地没法种,同志们借了牲口去种地,秋后的确丰收了,老乡们才信了。”张瑜说完,就看向吴有平。

    塔读小说——免>费

第374章 顺流而下(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