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明,但是被老朱诛十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5章 全新农作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现在是真没人能管的了老朱了,朱元璋活的可谓是任性无比。

    平时不是去陪着朱标,便是在刘家工厂那来回转悠,

    见谁不顺眼就骂谁,

    但是老朱的气色明显也好了不少,

    不用整天批阅折子,显然整个人的压力也就没有了,

    在朱棣刚继位的前两年,朱元璋还总是担心,时不时的还要帮忙朱棣,

    但是两年过后,朱棣却是这皇帝当的越来越顺手,

    朱元璋也将自己慢慢的隐退下来。

    总体来说,朱元璋对于朱棣还是很满意的,

    朱棣就像朱元璋想要培养朱标那样,

    朱元璋治理天下的手段是爆,他希望下一任皇帝能够怀柔一些,

    显然,虽然朱棣性格火爆,但是他治理天下的风格却是极其的柔和,

    如春风化雨一般。

    这两年,朱棣做了几件大事,

    第一个便是成立内阁,将皇帝批阅奏折的权力分了出去。

    之前,朱元璋还总是担心,但是看见内阁有条不紊进行之后,朱元璋也便放下心来了,

    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皇帝主动的将自己的权力下放出去。

    另外,相较于洪武朝时科举的规模,朱棣又是扩大了科举的规模,

    甚至连云南四川等地方的土司都可以来参加科举,还极大提高了考生的待遇,

    再然后就是修传永乐大典,

    真就如朱棣所说的那样,他要将前朝所有的古籍都收集整理起来,

    修整出一部百科全书似的古籍,

    他在民间广搜孤本,并协调一众大学士来编撰古籍,

    这对于那些读书人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但是朱元璋看到的却是朱棣此举背后的真正目的,

    便是拉拢官员和世家,让他们为皇权所用,

    同时消耗掉他们那无处安放的精力,

    每天修传永乐大典,就能给他们累的够呛了,也不用担心他们又会整出什么幺蛾子了。

    不得不说,朱棣这法子要比朱元璋的法子要巧妙的很,

    相较于朱元璋从正面无情的压制来看,朱棣反而采取的是怀柔政策,还真就把这些官员世家给稳定下来了。

    另外,贪腐成风的迹象也随之好转,

    最后一件就是震惊整个大明朝的事件,

    朱棣在刘秀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支巨大的舰队,以郑和为船长下西洋巡游这件事情。

    本来,朱元璋是百般阻拦的,他认为如此大动土木连累的是百姓,

    但是朱棣请求刘秀拿出账本之后,朱元璋倒是没什么话说了,这些钱全是刘秀一个人出的,那就没问题了,完全摊负不到百姓的身上,

    而这支船队自三年前出发之后,至今音信全无,甚至有传言,这支船队舰队已经折损在海上了,

    郑和那人朱元璋也接触过,是个极其稳重有才的后生,

    朱元璋才不信那些谣言,在他看来,以郑和之才统帅一个舰队是绰绰有余的,

    朱元璋伸出手招呼了一下刘秀,刘秀用手转着轮椅车轮将自己推了过去,笑道,

    “陛下,咋啦?”

    朱元璋眼睛一瞪,说道,

    “陛下,咱都不是陛下了。”

    刘秀说道,

    “我这不是叫的顺口吗?”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说道,

    “行吧,你又和老四那小子憋着什么坏屁呢?”

    刘秀委屈道,

    “陛下,我可没干什么坏事啊,我是和他研究研究税法改革呢。”

    朱元璋一听到这话后,不由得又是眼睛一瞪,惊呼道,

    “改革?还他娘的改?!”

    不怪朱元璋心惊胆战。

    虽然刘秀提出的一条鞭法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实际推行下去之后,却是仍然产生了许多问题,

    甚至造成了整个局面的动荡,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稳定下来。

    如果不是朱元璋和朱棣力挺刘秀的话,一条鞭法到了末期根本就完全没办法在地方推行了,

    所幸虽然过程困难,但是结果是好的,

    一条鞭法推广整个大明之后,其带来的回报是朱元璋和朱棣都难以想象的,

    一条鞭法在大明全部铺开以后,

    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同时也极大延缓了土地兼并的速度,

    因为那些世家发现,就算你继续土地兼并下去,可手下却没人种地呀,

    这也没有办法,只能倒逼着他们又开高价雇人种地,

    总之是一次对于大明农民来说的完全胜利,

    另外不只是在农业上,大量的百姓也涌入到了商业和纺织业上业中,

    因为这样同样可以给他们带来基本生活所需的回报,

    如今,大明北方的草原,也就是原本属于北元的那块疆土,已经成为了大明牧场,

    极其发达的畜牧业在那里蓬勃发展起来,

    羊肉、羊毛、牛奶、骏马等各种原本在中原地区贫乏的东西,大量的涌入中原市场,

    甚至还可以剩余出一部分用于海外贸易。

    由此可见,草原这片地方真是一个宝地,其产量是被之前那些游牧民族完全没有挖掘出来的,

    但是经过大明王朝有计划的利用之后,草原上的资源也终于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各大塞王原本所镇守的边境区域成为了大型粮食产地,在那片黑土地上种植出的粮食粒大味美。

    虽然说供应现在急速增长的人口有些捉襟见肘,但是无疑是让更多人吃上饱饭了。

    至于吴地则完全变成了巨大的口岸,甚至隐隐都已经压过了元朝最鼎盛时期的势头,

    吴地成为了无可置疑的世界贸易中心,在吴地港口大量的异国船只频繁出入往来,

    光是每日上交的关税,就足够吴地的基本用度,

    这五年的休养生息,让大明真的富起来了,

    虽说老朱每次看到朱棣都不由得臭骂一顿没个好脸,但是打心眼里朱元璋确是对这个儿子是充满骄傲的,

    能让大明变得如此富庶,还能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朱元璋也就不奢求他别的事情了,

    刘秀开口解释道,

    “陛下,您要不要先听听接下来的税法怎么改?”

    朱元璋神色一凝,开口说道,

    “行吧,那咱就听听你,你呀,天天净是些馊主意不,不让省心。”

    刘蒙和李氏闻言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个儿子让他们骄傲,但也让他们操碎了心,

    刘秀害羞一笑,开口的说道,

    “陛下,接下来的税制改革称之为摊丁入亩。”

    只是听着名字,朱元璋瞬间就明白了什么意思,不由得瞪大眼睛,惊呼道,

    “摊丁入亩?你不会是要把这人口税也免了吧?”

    刘秀恭敬说道,

 &n

第465章 全新农作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