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章 不反对,但不提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况,自然不是内阁能“预料”到的了。

    侍班官员见此,立刻上前,宣布道:

    “进行朝会下一项……”

    冯一博见此,微微一笑。

    事到如今,不管之后倭女的事搞成什么样,也都与他再无牵连了。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

    奏折送上去之后,景顺帝和内阁都被倭国的操作给震惊到了。

    震惊之余,却各个沉默不语。

    即使再不耻倭国的作为,也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

    甚至,沉默过后,还有阁臣为将来找好了借口。

    这倒是和冯一博所想的相差无几。

    无非,是将此归为倭国风俗。

    其余阁臣虽觉得不妥,也忧心这样做会不会败坏了大魏的风气。

    但在提前还款的诱惑下,又没谁能拒绝得了。

    这时内阁其他人,就开始纷纷为此寻找开脱的理由。

    不论异国风俗,还是是让更多大魏女子免于风尘之苦的论调。

    景顺帝和张松越都迟迟没有点头。

    无他,还是那句话。

    大魏到底是天朝上国。

    虽然想要钱,但也一样想要脸!

    最后还是张松越定下了调子:

    冯渊奏疏上所言,大多都是个人猜想。

    大魏一向宽以人,倭国也承认大魏藩属的地位。

    如今又已经签订议和条款,彼此重修旧好。

    所以,不能因为个人猜想而影响两国邦交。

    至于那些倭国女子的境遇,这些端方老臣也都只能和冯一博一样。

    轻叹一声,就算放下。

    说来说去,无论是冯一博,还是内阁。

    大魏的子民还关心不过来。

    在这件事上,最多担忧一下大魏的风气会不会被影响。

    哪有闲情逸致,关心什么倭女的死活?

    倭女的事情,算是定了下来。

    下朝之后,冯一博就准备去见忠顺亲王。

    此前,他答应贾琏要见北静郡王。

    但在那之前,他必须先见见忠顺亲王。

    这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忠顺亲王手中掌握着龙鳞卫,一定在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即使自己府里没有他的人,北静郡王身边也一定有。

    比如……冯紫英。

    现在眼看要到年底,条款的事暂时也没人再提。

    也是时候稳一稳开国一脉和新贵两边了。

    冯一博正往出走,后面就有人喊住他。

    “一博留步!”

    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刘正。

    冯一博停住脚步,回身笑道:

    “浩然兄最近声势浩大,听闻都中纨绔都以你为首了。”

    刘正和杨明新最近形影不离,听到冯一博的话,刘正还在苦笑,杨明新就接口道:

    “一博你那物理什么时候才有后续?我最近满脑子都是那些实验,已经食不知味了!”

    自从上次看到那本《物理》初级教材,杨明新就着魔了一样。

    此时一见冯一博,他就追问起《物理》的事。

    “我已经遍寻墨家经典,却不及你写的专精详尽,你平时没事就别耽搁,赶快将这门学问发扬光大才是!”

    那次之后,为了研究“知行合一”,三人又聚在一起多次、

    每一次杨明新必然问起《物理》问题。

    冯一博见他有兴趣,就将编纂的下册借给他看了。

    没想到,杨明新看完之后就更来劲儿了。

    “新民兄这是在为难我啊!”

    冯一博见此一脸的无奈,又苦笑着道:

    “你读了两册,应该知道《物理》是一门耗时费力的学问,仅凭我闲余时间,哪有这么快弄出新的?”

    】

    其实不是他没时间,实在是只记得这些。

    比如力学方面,经典力学三大定律及公式他都已经搞了出来。

    涉及热和电的公式,他倒是记得一些。

    可现在写出来又为时尚早。

    再往下,真不是他这个文科生能弄出来的了。

    见杨明新一脸的失望,冯一博忙转移话题,问道:

    “浩然兄,可是有事找我?”

    三人近半个月没聚,刘正就在都中闹出好大动静。

    此时喊住他,估计是要汇报一下成果。

    “倒也没别的事,就是想问问,咱们什么时候再聚一下。”

    刘正洒然一笑,又道:

    “我最近一直按咱们说的去做,对于‘知行合一果然有了些新的想法,有时间还要和你交流一下。”

    虽然刚刚被冯一博打趣为“纨绔之首”,但刘正最近却正春风得意。

    他通过推广“知行合一”,在学子间获得了很大的声望。

    虽然不都是正面的,但按照此前冯一博的说法。

    这叫“黑红也是红”。

    而想到最近都中的风风雨雨,都和刘正有些关系,冯一博便提醒道:

    “知行合一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出真知,你现在已经算是走出第一步,但千万别忘了正心诚意,不要被人带偏了方向。”

    一开始,就是冯一博让刘正搞得极端一点,

    以此博取眼球,以期更多的人能关注到。

    但联想到都中近况,冯一博又不免有些担忧起来。

    人一旦“红”了,很容易迷失自我。

    虽然刘正是个谦谦君子,但毕竟没经过这样的洗礼。

    万一承受不住,冯一博得想办法尽快终止才行。

    好在,刘正闻言失笑道:

    “这一点我倒是知道轻重,可就像你刚刚说的那样,现在只有少数学子愿意践行‘知行合一,其余都是跟着起哄的纨绔子弟。”

    言外之意,他能把握自己,但把握不住下面的人

    冯一博闻言,却心中微微一松。

    他只管刘正的心正不正,至于那些纨绔……

    不过是用来推广的工具人罢了。

    想到此,他笑了笑,无所谓的道:

    “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只要讲君子之道,不是就君子吗?”

    子曾经曰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常言也道:“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后面这话是清代学者所说,但其实也算是儒家对于君子总结。

    说白了,圣人也好,儒家的学者也罢。

    在古代对于君子的要求,其实都是论心的。

    可冯一博说的却截然相反,他话里的意思显然是“论迹不论心”。

    不过,他显然不是第一次这么说了。

    刘正也早就接受这样的说法,闻言笑着点点头,还认可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说有了新的体会。”

第三百四十章 不反对,但不提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