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最强皇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治国齐家3[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廷丞、相工三者合力,甄选适龄良家女,是为“笄人”。然后统一筛选,再由陛下定夺是否留选,确实不宜如此草率。“

    蔡邕一向不靠谱,但他的反驳,好歹还在王允预料中。但杨彪补的这一脚才有些始料不及,真正把王允踢疼了,他闷声道:“那依杨司徒之意,依常例采选,只是天下十三州,又有几州听朝廷的?这采选行文发下去,又有几人当真?”

    杨彪还未说话,蔡邕已嗔目怒声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正因皇权黯落,才应大张旗鼓举行采选,以正我社稷之气。怎么,太尉久囿于关中弹丸之地,连直面这些乱臣贼子的勇气都没了么?”

    王允脑子一晕,真是好悬没被气死。蔡邕有刘毅撑腰,来硬的肯定不行。你要和他辩论,一旦让其抓住大义名分,一身正气,舌辩滔滔,动不动就是大帽子扣下来,足让你目瞪口呆。

    若论辩术,王允谁都不怕,还只虚这种愣头青。

    眼见除了刘毅,连杨彪也站出来反对,他也知不可强为,气哼哼的道:“好好好,就依太常之言,采选,采选。”

    这事一定下来,皇帝也松了口气,他环视四周,继续道:“诸卿,可还有奏?”

    刘毅深吸口气,站出来道:“臣有贤才举荐。”

    汉代要当官,分为征辟和察举。这也是士家大族势力盘根错节的根源所在,他们互相通婚,互相举荐,渐渐形成士人阶层。但朝廷控制的地盘太小,这三年来,凡是有点才能的人,大多已被举荐。要么就是恪于问题,不方便入仕朝廷。

    而刘毅虽顶着个“皇兄”的头衔,但父母双亡。别说和有“四世三公”之称杨彪,就算王允和黄琬。两人背后也分别站着太原王氏和江夏黄氏,都是一等一的世家大族。

    而今天刘毅竟然破天荒的要举荐人当官,到底是谁?

    不但是臣属,连皇帝也来了兴趣:“哦,刘卿举荐何人?担任何职?”

    刘毅并未直接回答皇帝的话,而是道:“臣今日荐一人,担任兰台令史。”

    兰台令史是官名,东汉始置,隶属御史中丞,秩六百石。掌书奏及印工文书,兼校定宫廷藏书文字。

    此官职在东汉时还有一定的作用,班固就曾担任此职,到了隋唐以后,就成了六部及御史台低级事务员之称,相当于一些抄抄写写的小吏了。其实在汉末,兰台令史也没什么权力。

    现在朝廷多事之秋,几乎所有部门都围绕着战争进行,受欢迎的,也就掌握钱粮兵器,人口等部门。

    刘毅上来一开口,仅举荐个兰台令史,让皇帝大失所望:“刘卿,你要举荐史官,给司空说一声就成,不用如此大张旗鼓的。”

    司空一度称为御史大夫,所以史官一类归其管辖。刘毅不置可否,直接面朝黄琬道:“司空大人,若是举荐员担任兰台史令,需什么条件?”

    黄琬想也不想,顺口就道:“兰台史令只是佐官,要求也不是很高,只需有才学的良家子即可。”

    “好,”刘毅抓住黄琬的话头,当即道:“司空此言甚是在理,下官就举荐拙荆昭姬担任此职。”

    寂静!

    大殿上落针可闻!

第三章 治国齐家3[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