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悍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诸葛不死,义城不散(两章合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杰本想着登城看一看传说中的八牛浮桥。

    但上来才发现,此时的同州城位置与后世稍微不同,中间还隔着一座军镇,根本就看不到。

    然后,他就看到一支约有万人的兵马急匆匆地杀到城下。

    也直到这时,他才见到这位亲手将大唐埋葬的后梁开国皇帝。

    一箭之地大概有二百米,也是普通攻击所能射到的极限。

    朱温正好踩着这条警戒线停了下来,说明此人极为谨慎。

    李杰的眼神儿很好,估计视力都到了5.5以上,于是,仔仔细细上上下下地把这人看了好几遍。

    不同于史书人绘像,也不同于影视剧中那个猥琐的矮胖子形象。

    朱温大概与宋文通年纪相仿,绝对不会超过三十岁,虽然留着络腮胡子,但也是精心打理,有点像一个叫杨烁的男演员,属于硬朗型帅哥。

    “这货长得还特么挺帅!”

    看到他,李杰就不由得联想到曹阿瞒。

    这两人有个共同的爱好—极其迷恋人妻。

    只不过曹操与之相比已经算是守礼君子了,只是对属下和敌人的老婆下手。

    朱温就厉害了,他只喜欢自己的儿媳妇!

    李杰咧了咧嘴,自语道:“难怪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宰了,被自己老子戴绿帽,那滋味,啧啧~”

    他正在揶揄朱温人品败坏,行事完全没有礼义廉耻,一旁的宋文通却一拍城垛子,大叫了一声,

    “老贼诸葛爽!”

    这一嗓子吓了他一跳,就看到宋文通对着朱温身边一个四十多岁的白脸大将直呲牙,一副仇人相见的样子。

    “宋大哥,你这是...”

    诸葛爽这个名字在前几天的军文中他还见过。

    这人本是河北道汝州防御使,黄巢占了洛阳后就直接奔潼关,田令孜本来对他抱有极大期待,命他率代北行营的人马入京勤王,以缓解京畿道兵力不足的问题。

    诸葛爽没敢与潼关的邓天王对峙,也从潼关一旁的那条密境绕进关内,正打算如何进长安之时,正好与朱温的部队来个面对面。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贼军,他极其干脆地选择了投降,并同朱温一起去攻打同州。

    李杰自然是瞧不起的。

    但宋文通这么大反应就有些奇怪了。

    只见宋文通又看了一眼城下的诸葛爽后,就从怀中拿出一块绘着人像的绢布来,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鲜红的血手印。

    “这是?”

    “殿下知道某麾下有一千义城军的老兵,他们都三四十岁了,身上的军功早已可以带着朝廷颁下来的赏赐回家务农,不必再履兵役。可为什么却不肯散去,依然保持一个折冲府的规制?您知道他们目前姓什么吗?”

    李杰不语,接过那绢布看了看,发现在这些血红指印的下面有着一段文字。

    义父左千牛卫大将军康公承训,汝之亲仇,吾等义子千二人承之,诸葛不死,义城不散!

    “康承训与诸葛爽有仇?”

    “灭门之仇!”

    宋文通看着那副绢布,突然跪了下来。

    “如今这一千二百义城老兵在长安城上已经大半折损,而此时在这同州,也只有末将还算是义城军人,某愿请一支将令,出城斩杀此獠,以慰藉康老令公与诸位义城同袍的在天之灵!”

    李杰看着面前的宋文通就一阵为难,

    祁王李茂贞之所以在唐末五代赫赫有名,可不是因为他能打,而是在擅长洞察全局,机变睿智上。

    这要是放他出城和人家单挑,让诸葛爽给“咔嚓”了,他还真舍不得。

    一旁的高思纶躬身施礼,

    “殿下,末将愿出城为宋大哥压阵!”

    高思纶的武艺他还是极其信任的,有了他在一旁看着,也能大大降低宋文通的危险。

    “好吧,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莫要暂时被仇恨蒙蔽,这一次万一杀不了他,咱就第二次,第三次,总有机会的!”

    “谢殿下!”

    当二人一同去点兵时,李杰就用疑问的目光看向孟昭图。

    老头苦笑着将前义城军节度使康承训与诸葛爽之间的事情说了出来。

    诸葛爽出身山东道,当个小吏受贿被逐,在徐州当了要饭的。

    结果正好赶上庞勋起义,占领了徐州。

    于是,他就投奔了叛军。

    康承训的义城军正好是围剿寇勋诸多节度使中的一路,并且也是最能打的一路。

    柳子寨一役,围杀了庞勋三万精锐大军,令其不得不逃回徐州。

    当年庞勋与王仙芝,黄巢基本一个套路,一边打仗,一边向唐庭求官儿。

    而就在这一战彻底将他求官的心思浇灭,同时对康承训痛恨不已。

    诸葛爽这时在叛军中已经爬到了小校的位置,等同于一个队长的兵权。

    此人极善钻营奉承,就想着讨好庞勋进阶。

    他偶然知道康承训全家都住在郑州,便带着几十人长途潜入城中,将其全家五十多口人全部杀死,连康承训不满两岁的孙子都扔进了水井。

    可惜,就在要赶回去邀功之时,庞勋已经战败逃到宿州并最终被杀,诸葛爽这一记马屁拍得连马都死了。

    最后被逼得没办法,选择投降。

    因为他当时是个极不起眼的小校,康承训虽然知道全家是被庞勋派人杀的,却不知道到底是谁,只能带着满腔悔恨入京升官,郁郁寡欢。

    当他得知仇人是诸葛爽时,后者已经凭借钻营的本事当上了汝州防御使,官阶只比他低一阶,又同朝为官,虽然心中恨不得乱刀将其砍死,但朝中同殿操戈乃是大罪。

    加之此人极为机警,根本就不踏入关内一步,康承训只能干瞪眼,最后郁郁而终。

    这一千二百人本就是他的亲卫近军,极其忠于康承训,康承训一死,便被田令孜派到了乾陵守墓,这一守就是七年。

    而他们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代其主报仇,甚至在康承训死后全都将他认作义父,全都姓了康。

    李杰听得直吧嗒嘴儿,

    古代虽然也有不少首鼠两端极没义气的人,但忠义之人还是占了很多的。

    只要你对他们好,人家是真掏心窝子来回报你。

    此时战鼓响起,宋文通和高思纶已经带着两千多国联军出了同州北门,与朱温诸葛爽遥遥相对。

    诸葛爽如今叛唐,这时杀他倒是真的名正言顺了。

    “卫王弩准备,随时接应两位将军!”

    “卫王弩”其实就是神臂弩。

    都说这种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已经失传,但李杰作为学考古的,曾在一些南宋孤本残篇上见过关于其制作的图样。

    而唐末时,对弩的研究已经非常发达了,军器监中一个扫地的都可能是个技艺高超的工匠,只缺那么一点儿灵感。

    他将记忆中的样

第六十四章 诸葛不死,义城不散(两章合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