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唐:这个安史不太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4章 谁说正事说完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算每个村子都设村学的这个想法怕是弄不成。

    往里填补多少钱不说,村学先生就没那么多。

    再者,有村学就要有县学,有县学就要有州学。

    而到了县学先生就要分科,不能如蒙学一样什么都教。

    加之你又在谋划着倭国,需要的读书人就更多。”

    说到这,李泌叹了口气,“能凑出一百个愿教书的都难。”

    罗一对此有些吃惊。

    他吃惊不是因为愿意教书的少,而是军衙一直忙着整军备战,他人跟他汇报,他又也翻看户籍账册,吃惊于从河北已经过来了这么多人。

    一村一般在三四十户左右,将近七百个村子,至少要有十万人。

    这比周口口离开的时候,翻了一倍都不止。

    怪不得有那么多青壮要投军,人口基数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不过这也从原本一件简单到只需顺手解决的事,却了一道难题。

    想了想,罗一决定给李泌增加些压力,先让他去试着做一做

    “你是辽东的大先生,不能只挑人派了使臣就什么都不管了。

    你得想办法让辽东所有适龄读书的孩童,都要能读上书。

    不管花多少钱我都认。”

    李泌表情复杂道:“现在不要说出海拓地,新多出来的这些村镇,还有高句丽改县的各城,就已经分了不少人手下去。

    将河北读书人釜底抽薪已经开始见效,可你若执意让人去教授蒙学,喜事怕要变坏事。”

    罗一眉头皱了皱,李泌这个担忧确实有道理。

    如果对读书人的吸引力不够,就算安禄山再卖力帮着吆喝,怕是也没人愿意来。

    摸着下巴琢磨了一阵,罗一发狠道:“告诉那些读书人,想做海外的官,必须去乡里教授孩童一年。

    凡是肯去的,将分田百亩,月禄也会每月派发十贯钱。”

    李泌沉吟了一下,缓缓点头道:“这样倒是个办法。

    可远征在即,若是在一年内攻克倭国,再安排起来可就有些棘手了。”

    罗一摇头嗤笑道:“一年就能全克倭国?你是真我把当神仙了。

    在冬日能登上倭国都算是早的,攻克倭国全境还不知道要耗费多久,甚至是能不能做到都在两可。

    即便是真能做到,也还是以蒙学为主,治理倭国早一天晚一天没太大所谓。”

    罗一之所以要在辽东搞免费教育,储备可用人才,提高辽东整体素质什么的都是顺带。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用教育吸引更多的人来辽东。

    读书的好处世人皆知,包括最底层的百姓也同样知晓。

    都知道书读的好了不但能够改变命运,甚至还能完成阶层跨越。

    可在这个知识堪比甚至是超过金价的时代想要去读书,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不要说温饱混得都十分艰难的底层百姓,就算是稍有家资的上户都吃力。

    免费教育的诱惑力,罗一敢断定九成的大唐人都没法拒绝。

    但凡有点想法的,都会想办法跑到辽东来。

    罗一宁可收拾膏药国慢些,也要先可着这方面来。

    一直气鼓鼓的李尚客,见李泌不再吭声,一拍案几对罗一怒道:“这会儿你没了正事的借口,不给个巧使唤人的说法,就让你尝尝我拳头的滋味。”

    “二郎好歹也是你二侄儿,带带他你就这么大怨气?”

    见李尚客还记着这茬,罗一先是挤兑了一句,随后呵呵一笑道:“再者,谁告诉你我正事说完了。”

第514章 谁说正事说完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