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74.大明火器(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周乾早就想好了,当初刚开始立京城汉明军校,用五个人训练五百个汉明军士。

    如今这五百个人才,就可以训练五千甚至五万个将士,这样成武军以一抵十,控制在自己手中。

    冷兵器自然不能丢,按照汉明军校近代化的新军加现代化训练的体能,是为了让训练更加科学化,规范。

    从而提前了解适应火器,到了后面才能更快适应新火器作战。

    周乾向李胡子要了一个火铳兵手里的火铳,虽然不如燧发枪,但是至少可以短暂使用。

    因为,周乾打算下令让凤阳的江南制造局试着造鲁密铳。

    鲁密铳比不过现代的火器,但是在大明如今却是挺先进的。

    鲁密铳是中国在明朝时期,由杰出火器研制家赵士桢,所改进的一种火绳枪。

    原型是土耳其的鲁密国(奥斯曼帝国)所进贡的火绳枪。

    万历二十六年,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火枪的构造及制作方法,经改进后制成“鲁密铳”。

    鲁密铳约重七八斤,有的六斤,约长六七尺,发射的机关在床里。捏一下就掉,火燃复起,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即可作斩马刀用。放时,前捉托手,后掖床尾,发机只捏,没瞄准时手不能动,准星和眼睛对准处稍远,初发烟起,不致熏目惊心。

    它比倭人的鸟枪还好使。

    用药四钱,铅弹三钱。

    大明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今浙江鄞县东南)战斗中。

    意外俘获一些善于制造火绳枪(日文汉字:铁炮)的日本人,以及部分火绳枪。

    马宪、李槐学习了制造火绳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大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

    而且手笔极大,一上来就是一万把。

    大约在同时,鲁密国(今土耳其)派遣使者朵思麻到中国进贡火绳枪,中国古代著名火器专家赵士祯,在万历二十五年,呈上了《用兵八害》的条陈,建议制造鲁密国进贡的番鸟铳,经兵部议交京营试制。

    赵士祯唯恐京营“制造打放两不如法”,就登门求教朵思麻,详细了解了制造和使用方法,并自己出资召集工匠进行试制。

    万历二十六年创制了比鸟嘴铳射程更远的火绳枪,称之为“鲁密铳”。

    这种铳加长了枪管(4尺5寸),重量略大于鸟铳(6?8斤),射程远(150米),威力大,在结构上更优于鸟嘴铳。

    《武备志》说:“鸟铣: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同时还研制出最新式的火器“掣电铳”和“迅雷铳”,前者兼具西洋铳和佛郎机的优点,后者并有鸟铳和三眼铳的长处。

    射程很远,可达百步。

    所以周乾已经打定主意,让陶深他们开始研究,可以先做一万把,到时候让军器局好好的实验。

    周乾看到火铳,就忍不住细细的摸了起来,还打算让李胡子带着自己去不远处的靶场,好好的试试。

    “殿下,不可!”

274.大明火器(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