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5.民技取士与科举取士并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到时候让六部拟个章程,安排好人才,也是不错的选择。

    “爹,你可以请皇爷爷同意我单独在六部旁边设农学社,民技院,海务理事衙门吗?”

    前两个朱标倒是觉得可以,后面那个海务理事衙门让他有些不懂,随即便问道:“海务理事衙门?”

    “占城使臣要来,我觉得今后大明可以开海禁,征东洋,下南洋,西洋,没有专门理事海外事情的衙门怎么能行。”周乾看向朱标。

    “这……会不会太早?”朱标觉得海禁也没开,设衙门岂不是太早。

    “不早,我们需要木材也得早早地种树,在大明的土地上扔下种子,等需要时它已经可用。”

    朱标道:“朝廷的官员,都是靠着科举取士,你这农学社,民技院还有海务理事衙门的人才如何来?”

    周乾道:“另辟蹊径!”

    “难道你不通过科举?”朱标问道。

    “科举对朝臣影响深远,这几百年的东西怎么可能说改就改,这世间最难改变的便是思想。

    尤其是这群文官,改不掉的。

    爹常与官员打交道,这些人骨子里已经被烙印上圣贤书,孩儿花时间去教导硬改他们,还不如孩儿重新选拔一批人才,单独培养。”

    农学社这东西,必须从百姓种田的实践中来,只读不实践,根本就是纸上谈兵。

    因此,周乾决定,农学社必须与百姓结合,提高农官的待遇,对良种和肥料,农具,耕作多进行实践,这个只能靠政绩选拔。

    至于海务理事衙门,早早地吸纳如马欢,郑和这类出海的人,培养航海方向,顺便处理海外事宜,到时候与管理海外国家无缝对接。

    做一件事,要么十年前,要么就是现在。

    开海禁迟早的事情,造船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你想如何选取民技官?”朱标不松懈的问道。

    “民技取士!”周乾道:“科举取士有固定的书籍,民技取士也会有自己独成体系的东西,收集前朝的民技,我想亲自整理成册,到时候与科举一同。”

    “雄英,你的意思是,大明科举取士,要与民技取士并行?”朱标听到这番话,震惊了,

    “嗲,科举取士为官员,民技取士为大国良匠,挑选需要的工匠,实践培养。”

    这个孩子不简单,他很喜欢。

    “对,请爹与皇爷爷说说。”

    科举可以从隋唐开始,那么民技取匠可以从大明开始,到时候慢慢培养一套属于自己的民技官,多年后只需要移花接木就可。

    这些日子,周乾算是看透了一件事情,那便是,这群文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没见过的东西,都要出来上奏弹劾。

    有辩论的时间,不如自己离他们远些单独干,日子久了,朝臣也会慢慢习惯,自己再嫁接过来。

    这民技院的民技官便是大明工业体系的基本盘。

    今日下山时,朱标带着周乾去看了太子妃常氏,说自己会好好的照顾失而复得的儿子。

    所以,朱标没有任何反对,将周乾说的详细写下来,命人送到御书房给朱元璋。

    “我说的话,文臣武将也是很少反驳的。”朱标将奏疏放好,笃定道。

    “是。”周乾道:“皇爷爷那里我也会亲自与他提。”

    大明皇权顶端的两个人,便是周乾推行民技官的助手,只要过了朱标和朱元璋这关,没有人可以阻拦。

    周乾先告诉朱标,将此事作为一个缓冲,随后再告诉朱元璋。

135.民技取士与科举取士并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