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继续南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维新人士百余人被杀,一度被湖南人骂作「劣绅二麻」。
王先谦是典型的保守派人士,非常抵触所谓的「西学」以及「维新」。
熊希龄当初就是因为维新一事被牵连,对王先谦的告密一直怀恨在心,愤愤道:「山长又忘了英国人法国人的坚船利炮了吗?不知是谁健忘!」
王先谦不急不慢道:「内忧甚于外患,吾执掌学堂多年,曾遇见许多妄图革命维新的学子,但他们的下场惨不忍睹。新式学堂只会助长革命之气,于我大清整体害大于利。」
熊希龄反问道:「山长又有退敌之策?」
王先谦却说:「如今岂不已经退敌?」
熊希龄愕然:「山长,您不会不知道那都是以割地赔款为代价的吧!难道这也是退敌之策?全天下之人都无法接受!」
王先谦不以为意:「一时长短而已,忍辱求全有何不可?」
「就算忍辱求全,山长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勾践再次成为君主?」
王先谦一时语塞:「总归是有办法吧……」
赵尔巽也有点心烦,对熊希龄说:「秉三(熊希龄字),你去电报房拟报吧。」
王先谦起身道:「大人,您一定要三思!」
赵尔巽指着自己的头:「我已经四思、五思了!」
——
身在武昌的李谕看到熊希龄的电报后,想到此前与黄兴及陈天华的会晤,反正离着不远,就决定过去一趟。
上面也说了,如今湖南的教育不弱的。
当然靠着张之洞的经营,湖北也不差。
由于有长江、湘江连着,所以即便还没有铁路,走水路从武汉去长沙并不麻烦。
熊希龄甚至直接来到岳阳等候李谕。
熊希龄登船后,找了一圈就看到了剃发之后的李谕。
「帝师大人,您还真是好找!」
李谕讶道:「阁下是?」
「在下熊希龄,字秉三。」
李谕连忙与他握了握手:「幸会幸会!」
李谕当然听说过熊希龄,毕竟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当过国务总理的,还是与梁启超、张謇等人一起出面组的阁。
熊希龄道:「从同乡黄兴处得知您要来长沙后,我迫不及待就要见到您。」
李谕笑道():「也差不了几天。」
「当今四万万人中,想找一个如同帝师一般精通西学之人太不容易了!」熊希龄心情很不错,又说,「不知帝师有没有来过湖南,要不要顺路名楼岳阳楼一看?」
岳阳楼屡遭破坏,清末刚刚完成了一次重建。
李谕穿越前就去过江南三大名楼,于是说:「不必了,只需记得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已经足够。咱们还是尽快兴办起学堂,与岳阳楼一起矗立大地之上为要。」
熊希龄肃然起敬,然后又提到在拟电报时遇到的情况:「如今长沙府内,兴建新学堂尚有一定阻力,而且来自湖南教育界有头有脸的岳麓书院山长。不过新学堂之事,我想新任巡抚赵大人应当会同意。」
李谕纳闷道:「这种事有什么好阻挠的?」
熊希龄说:「书院少了学子,当然不会同意。」
李谕脑瓜子一转,立刻出了一个馊主意:「好说!到时候你给巡抚直接建议,如今朝廷有令,书院变学堂,直接把岳麓书院征做高等学堂,到时候他要是不愿意继续当山长,辞退就是。」
熊希龄一拍栏杆:「帝师就是帝师,这个办法太好了!」
李谕也算顺水推舟,反正按照历史进程,岳麓书院肯定会被并入新学堂,最终成了湖南大学的一部分。
熊希龄接着说:「到了长沙,我把岳麓书院的山长一起叫到巡抚衙门,由您坐镇,我看王先谦他还能有什么异议!」
李谕:「……」
晕,不是让你进言嘛,怎么直接把我兜出来了。
而且一旦山长王先谦知道是自己提议把他的岳麓书院改成新学堂,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想想这位顽固派就会和曲阜的孔令贻不相上下,真是让人头大。
第二百七十七章 继续南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