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6章 伐薛延陀【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天后,他达到了塞北,将李道宗、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薛万彻等部兵马统一起来,共计三十万,然后浩浩荡荡地开往郁督军山。时值六月,漠北的天气也是相当炎热,但这并没有阻碍唐军的行军速度。

    不到二十天,李世勣便率军穿过热浪滚滚的浩瀚沙漠,踏过草色青青的大草原,来到了郁督军山。此时,夕阳西沉,晚风渐起,炎暑退去,令人感到些许凉爽。李世勣顾不上长途跋涉的劳顿,当下命军将薛延陀牙帐团团包围,擂鼓呐喊,劝敌军投降。说实话,以唐军三十万兵马攻打薛延陀七万残兵败将,可谓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轻易就能攻破牙帐。不过,李世勣不想强行进攻,损兵折将,而是希望能够兵不血刃获得最后的胜利。于是,他令军围而不攻,以待其变。他深信只要自己施以足够大的压迫,到时就肯定会促成薛延陀军士生变,最终乖乖地出帐纳降。

    的确,薛延陀将士见唐军把郁督军山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人内心充满了恐惶,感觉到死神正一步步朝自己走来。他们心里很清楚以自己七万兵马是无法抵挡得住外面三十万气势汹汹的敌军。一旦唐军发动进攻,用不了多久就可攻破营门,到时他们不是战死,就得成为任人宰割的俘虏。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他们一个个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心里明白要想摆脱这种可怕的恐惧,要想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在开战之前向唐军投降。正因为有了这种想法,当唐军劝降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击着他的心灵时,他们的斗志便随之慢慢地瓦解了。不到三天,他们就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悄悄地议论起投降之事。接着,那些胆大的士卒便趁着深更半夜无人知晓之时,偷偷地翻墙出牙帐向唐军投诚。

    其实,不仅仅是薛延陀士兵有投降的念头,就连一利咥咄摩支手下的大臣们也因强烈的恐惧不安而生出了归顺大唐的想法。他们拐弯抹角,或直言不讳地向伊特勿失可汗表达出帐纳降的愿望。这自然是令一利咥咄摩支恼怒不已,他竟然一反往日温和之态,怒不可遏地痛斥所有言降者,最后以可汗的身份下令,谁敢再言降格杀勿论。他想以此来压住阵脚,让手下听从自己的旨令同心协力抵挡外面的敌军。然而,他这种粗暴的做法不仅没有镇压住文臣武将,反倒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这时候,大将军梯真达官勇敢地站了出来,决定率众弃暗投明,寻求生存和前程。

    梯真达官是薛延陀部落首领,为人重情重义,体恤部下将士,因而深受大家的拥护和爱戴。他不仅在自己部落威信极高,而且在薛延陀军中也享有很高的号召力。薛延陀将士们得知梯真达官有归顺大唐的想法,就纷纷前来表态,愿意跟随他一道举旗降唐。梯真达官看到这种情形,暗喜不已,准备了几天后,他便遣使摸黑出了牙帐,向李世勣请降。李世勣仔细看过梯真达官的请降书,确定他并非诈降,而是真心率部落归顺大唐。于是,他马上便挥笔写了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回函递到使者手中,又重金厚赏他。使者见李世勣答应了首领的请降,喜出望外,连忙乘黑返回牙帐。

    梯真达官收到李世勣的信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打动,决定背弃伊特勿失可汗归附大唐。于是,他按约定好的时间,当晚四更率部落近三万兵马出了牙帐,投靠了李世勣。李世勣见了梯真达官非常热情,与他握手言欢,接着又于帐内设宴为他接风洗尘。众人觥筹交错,痛饮至天亮。

    一利咥咄摩支听说梯真达官率部下兵马降了李世勣,不禁勃然大怒,将他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然后,他又颓丧地倒靠在虎皮椅背上唉声叹气,愁云满面。的确,梯真达官的投降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他陷入到更加困窘的境地。现在他部下人马不过四万,差不多只有唐军的十分之一,且大都意气消沉,丧失斗志,如何能做到以一当十。如果李世勣率军攻打牙帐,到时只能是束手就擒,或死于乱战之中。他不想成为敌军的俘虏,更不想坐以待毙,那么怎样才能摆脱当前的处境呢?他独自沉思默想了好半天,最后决定乘唐军尚未进攻之时,率军突出郁督军山。

    众将听了伊特勿失可汗的一席话,觉得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铤而走险搏一回了。于是,他们纷纷向可汗表示赞同,并发誓护送他出郁督军山。一利咥咄摩支见众将肯为自己拚死一战,甚感欣慰,那张绷紧的四方大脸上露出丝笑容。接着,他便跟在座将领们商议出牙帐之事。经大家一番讨论,他最终决定今晚三更时分引军出郁督军山。他认为梯真达官刚刚降了李世勣,唐军肯定会有所松懈,这正好给了自己逃跑的机会。

第236章 伐薛延陀【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