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6章 征高句丽【二十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知道浮桥已断,想率军冲到城墙下已是不可能,唯一可做的就是令军后撤,免受更大的伤亡。这么一想,他便带着一种无奈向部下人马宣布撤退。唐兵接到主帅的命令,尽管很不甘心,却也知留在这儿只是白白送死,倒不如留得性命他日再战。于是,他们便纷纷掉转头往回跑,不少人不幸中箭着石而阵亡。

    这时候,李道宗、程名振、薛万彻三路兵马见浮桥坍塌,无法通过护城河攻城,只好引兵往后撤。不一会儿,四路兵马重新回到了皇上跟前,一个个垂头丧气,灰头土脸。李世民阴沉张脸,目光忧郁地打量着面前这些衣冠不整、满脸血污的士卒,心里很是难过,却什么也不说。李世勣、李道宗为昨夜搭桥之事跪地向皇上请罪,李世民视这两将为心腹,不想因这事罪责他们,只指出他们所犯过失,然后便将他们一一扶起。接着,他就引军回营。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世勣继续率军攻城,结果都无功而返。这不仅令唐军折了近四万人马,而且严重地挫伤了士气,全军都陷入到一片悲观失望之中。加上很快就要断粮,将士们得面临难捺的饥饿,这又使他们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恐慌之中。这一切,李世民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一天晚上,他把长孙无忌、李世勣、李道宗等心腹大臣请进御帐中商议对策。众臣心事重重,满脸忧愁,不知该如何是好。默然良久,李世勣开口说道:

    “今安市城池坚固,贼军顽强守城,实难攻克。故而,微臣以为不可再强攻,如此非但无济于事,且会加重我军的伤亡,于军不利呀。请皇上三思!”

    “李将军言之有理!”李道宗紧跟着说,“我军数次强行进攻,折了不少兵马,而城池依然牢牢在掌控在金永熙手中。再者,高延寿十几万大军距安市城不过八里之遥,一旦识破了尉迟将军之计,必会挥师前来。到时我军必腹背受敌,恐难全身而退。故而,臣以为,为今之计当退走安市,前往乌骨。”

    “任城王此计甚好!”李世勣点头赞同道,“乌骨兵马大都调入调往安市,其守军不过五六万,且大都是老弱残兵,难与我军对抗。若皇上愿移师乌骨,再令将军张亮从卑沙城引兵前来,两军合力可一举攻取乌骨城。乌骨乃高句丽屯粮之地,我军便可广收粮草,补充军需,然后渡过鸭绿江,直取平壤。平壤虽为都城,然防守空虚,我军可一鼓作气破城而入,生擒泉盖苏文,活捉国王高藏,灭其国也。臣以为此乃良机,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臣等以为此计绝妙,可一举平定高句丽,请皇上采纳为宜!”还没等皇上回话,薛万彻、契苾何力、程名振等人连忙请求道。

    “诸位将军所言不为道理。”沉吟会儿,李世民开口说道,“今久困安市城下,毫无进展,倒不如发兵乌骨,东进平壤为上策。一旦平壤被我军攻破,高藏臣服于朕,安市自当为我大唐疆土,何须如此舍命强攻也。故而,朕欲听取众将之见,明日便发兵乌骨。”

    “不可,皇上,万万不可!”长孙无忌反对道,“天子御驾亲征,当与一般将领统兵不同,不可冒险侥幸取胜。今安市有金永熙、高延寿兵马近二十万,且建安尚未给张俭将军攻取,其城中守军不少于六万。皇上移师乌骨,他们必定会出兵断我军后路,如此岂不陷入危亡之中?皇上,请慎而又慎啊!”

    “长孙大人所言甚是!”执失思力谨慎地说道,“乌骨虽弱兵可取,然平壤乃为都城不可轻取,最可怕的是安市、建安这近三十万兵马,他们是高句丽的精锐,难以对付。皇上率军入乌骨,进平壤,高延寿、高惠真他们肯定会引大军追袭,到时难免腹背受敌,这该如何是好。臣以为,皇上不可贸然深入。”

    “执失将军未免有些多虑了吧!”李道宗嘴角边浮出丝嘲笑,接着又胸有成竹地说道,“只要我军能快速取下平壤,迫使高藏归顺大唐,这二十几万兵马又何足惧哉!”说着,他又拱手对皇上说句,“今我军久困安市城下,若得移师乌骨,直取平壤,必能士气大振。攻取平壤,平定高句丽,指日可待也。”

第226章 征高句丽【二十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