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征高句丽【二十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将功赎罪。刘君卯得知皇上肯饶他不死,喜极而泣,扑通一声跪倒在皇上跟前纳头叩拜,感激皇上不杀之恩。
粮草被截,对唐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不仅使唐军将士为即将到来的断炊心生恐慌,唉声叹气,就连李世民内心也充满了担忧,他知道军中粮草最多只可支撑半月,若在这段时间内攻破不了安市,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能够尽快夺取眼前的城池,他作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那就是把李世勣的部队调回来一道攻打安市城。长孙无忌担心这样做会让高延寿引军前来夹击,到时腹背受敌,形势就非常危险了。执失思力也持这种看法,不过他并不反对皇上调兵,而是建议他留几千人马守营以为疑兵。李世民觉得执失思力这主意不错,就拟旨命老将军尉迟敬德引一千精骑驻于营寨,以迷惑高延寿使他不也出兵,又令李世勣率所剩兵马连夜出营返回大本营。诏书拟定,便差刘君卯前去宣旨。刘君卯得令,当下飞身上马,快马加鞭赶往城南。
李世勣接到皇上的命令,皱眉想了半天,最后还是认为如今只能这条路可走了,不管它险还是不险都只能这样做了。于是,他立即召集部队命他们做好出营准备,并宣布三更出发。将士们听说要回去攻城,人人兴奋不已,个个欢呼雀跃。只有尉迟敬德闷闷不乐,他为自己不能厮杀城下而郁闷。李世勣瞧见尉迟敬德那一脸的不悦,就知道他心里面在想什么,找到他说皇上知老将军智勇双全,方敢托此重任,以一千人马挡十几万大军,此功谁人敢比。尉迟敬德听了李世勣一席话,心胸豁然开朗,呵呵一笑,憨实地说道皇上还没看轻他这把老骨头呢,并斩钉截铁地表态自己一定能用计困住高延寿的大军。
当天晚上,天空一片漆黑,没有星星,也没月亮,只有满天的乌云。没过多久,便淅沥淅沥地下起了雨,雨不算大,却透着股浓浓的寒意。李世勣立在帐门前看了看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四周,心底不由得涌起一阵欢喜,想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行动不被敌军发现。于是,三更一到,他就引军出营,人衔枚,马勒口,几乎是消没声息地往大本营方向跑过去。雨越下越大,打着人脸上冷飕飕的,寒意切入骨髓。虽说才八月,但这鬼地方冷得像是冬季。
从城南到大本营不算很远,不到半个时辰,李世勣领着部下进了营寨。这时,李世民还没有睡,他坐在御帐中一边与长孙无忌、李道宗、执失思力等臣子商讨军务,一边耐心地等待着李世勣的到来。当听看到侍从前来禀报,说李世勣入帐觐见皇上时,他心头不禁一喜,乐呵呵地宣他进帐。很快,李世勣从帐外走了进来,上前伏地叩拜。李世民道了声爱卿平身,又起身亲手将他扶起,这令李世勣未免有些受宠若惊,拱手连声致谢。等李世勣落座,李世民就向他问攻城之计。其实事到如今,也无什么妙计良策,只有强攻这条路可走。李世勣照实说了,其他将领也赞同,李世民便当即下达攻城命令。
第二天早上,雨渐渐停了下来,地面上到处都是浑浊的积水,看上去像一片沼泽。李世民看到雨停云散,天空放晴,心头涌起阵莫名的喜悦,以为是上天在护祐他。于是,他坐上车辇,率军出了营寨。不一会儿,十万大军就将城池团团围住。一声令下,李世勣、李道宗、薛万彻、程名振引四路骑兵向各门冲过去。还没冲到护城河边,箭矢如飞蝗般纷纷朝唐军射过来,紧接着炮石如雨般从半空中掉下。
唐兵拚命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抵挡,却难以挡住过于密集的箭石,一个接一个倒在乱箭和炮石之下,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李世民横槊立马,望见将士们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心里难过极了,却迟迟不肯下令撤军,因为他清楚唐军已经无路可退,只能孤注一掷,背水一战了。众将士虽知冒着箭矢炮石往前冲无异于白白送死,但他们依然勇往直前,前面的倒下了,后头的紧跟而上。猛冲一阵之后,一些幸运的唐兵突破了箭阵,终于达到了护城河前,可那河比先前变得更宽了,马儿根本就越不过去。他们只能立在那儿望河兴叹,还没叹上几声,箭矢就朝他们嗖嗖嗖地飞过来,那些躲不及的就应弦倒下。
第225章 征高句丽【二十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