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征高句丽【二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道宗说道,“昔日诸葛孔明若能听取魏延之计兵出斜谷,又岂能有六出祁山而无果之憾呢?”
“是呀,皇上。兵者,诡道也,又岂能不冒风险呢?”李世勣劝谏道,“且皇上素来喜欢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昔时虎牢关一战便是也。今何故……”
“你不要再说了,朕意已决!”李世民向李世勣摆了摆手,沉着张脸答道,“今非昔日可比,我大唐兵强马壮,可稳扎稳打,无需冒之大险。”
“皇上之命,臣不敢不从!”李道宗见皇上不愿采用自己的奇计,深感惋惜,末了无可奈何地说句,“只是错失良机,臣恐皇上到时后悔呀!”
“铤而走险,朕不可再为之,任城王你也不可为之。”李世民郑重地说道,“今我军已入安市,待击败高延寿便可直逼平壤,到时当稳取之,何用冒险!”
李世勣认为皇上这一回的确是保守了些,白白浪费了这个袭取平壤的绝好机会,但见他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那么苦苦地笑了一笑。然后,他便向皇上揖礼告退,领着众将朝御帐外走出。出了帐门,将领们纷纷飞身上马,朝各自的营地飞奔而去,为明日的进兵做充分的准备。
翌日上午,李世民率领十余万大军出了北山,沿着条平坦的大道朝目的地浩浩荡荡地开去。一路上旌旗飘扬,人马飞动,卷起滚滚沙尘遮天蔽日。
城上守军见北面蹄声阵阵,黄尘弥漫,先是一怔,以为唐军又要来攻城,随后却发现尘埃渐散,蹄声远去,一个个长长地舒了口气,如释重负。然而,守将金永熙倒把眉头皱紧,神情变得相当忧虑,心头生出一种不安。说实话,他不怕李世民率军攻城,就担心他前去阻击自己的援军。现在看来他的担心已变成了现实,他敢断定此番唐军一定是前去截击高延寿。这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却也是一次击退唐军的不错机会。他认为唐军大部队离开营寨截击援军,自己便可乘机出城追击,到时可与高延寿大唐前后夹击,从而大败唐军以保安市不失。这么一想,他脸上的愁容一下子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欣喜之情。当下他决定一个时辰后引兵出城,尾随唐军而去。主意已定,他下了城楼。一回到营署,他就召集众将领商议出城之事,并敦促他们做好准备。
当白花花的日头高高地悬挂在天中央时,城内四万守军齐聚北门,只等主将下达命令。可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且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亮,强烈地敲击着众人的隔膜。这使他们大吃一惊,齐刷刷地把目光对位立在战将台上的主将。金永熙也感动一阵莫名其妙,难不成李世民采取迂回之术又引兵回来攻城?默然一下,他差部将登城瞭望以观察敌情。那名小将得令,飞也似的朝城墙奔过去。不一会儿,他便返回来向主将报告情况。金永熙听说薛万彻率数万兵马包围了城池,不禁抽了口冷气,他知道出城的计划泡了汤,只好长叹一声,令军回各门坚守,以防唐军袭击。
薛万彻十分理智,他清楚以自己这四万兵马是攻不破眼前这座坚固的城池。因此,他只令军把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而不下令攻城。金永熙尽管认为出城同高延寿夹击李世民的大军实为上上策,但因怕被城下薛万彻引兵袭了安市城而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两军便对峙着,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唐军大部队终于到达了西岭山谷。此谷地势平坦,两旁皆是高山密林,连绵起伏,风过处掀起阵阵松涛,犹如兵马咆哮,是个屯兵的好地方。当然重要的是,此处是高句丽援兵进入安市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唐军只要在这儿驻扎,就一定能够截住高延寿的大军。李世民进了山谷,便勒令部队停下。然后,他下了车辇,翻身上马,领着长孙无忌、李世勣、尉迟敬德等人前往高岭观察地形。来到高处,他勒马伫立,四下瞭望,一边与李世勣、长孙无忌他们议论排兵布阵之事。清冷的山风呼呼地吹着,令人浑身凉爽,暂时忘却了六月间的酷暑炎热,心情也因此而舒畅。
察看了一番地形后,李世民又带领众将回到了军中。当下,他就将酝酿成熟的行动计划向将士们宣布了一通。他命李世勣率三万骑兵布阵于西岭,以迎敌军;长孙无忌引两万精锐做奇兵,从山北面穿越峡谷埋伏在丛林中,待交战时断敌军之后,并与前军形成夹击之势;李道宗、尉迟敬德率所剩兵马伏于道路两旁,闻到战鼓声后一齐出击攻打敌军。吩咐完毕,李世勣、长孙无忌、李道宗、尉迟敬德他们引所属兵马向各自的地盘奔去。
第221章 征高句丽【二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