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征高句丽【十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又战过百余回合,张平良猛一抬头,发现李道宗、薛万彻、尉迟敬德等大将引兵将自己层层围住,彻底断了他逃生的去路。面对这种情形,他毫无惧色,只顾更加用力地挥舞着手中的大刀激战。此时,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是在为自己的尊严而战,为忠于高句丽国王陛下而战。这份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使他越战越勇,几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李世勣看见老将军如此厉害,不禁暗暗称奇,实在不忍心杀掉他。于是,他转念一想,态度诚恳地请他归顺大唐。张平良乃忠义之士,岂肯降于敌国,他哈哈大笑一声,断然拒绝了李世勣的好意。一旁的薛万彻见老匹夫如此傲慢无礼,竟敢辱骂皇上,不由勃然大怒,策马舞枪朝他刺过去。李世勣见状,慌忙喝住薛万彻,他才不想落个两员大将合斗老将军的坏名声,让天下人笑话。他想独斗高句丽名将。
两马相错,又斗过七八十回合。虽说张平良武艺不逊于李世勣,但终因年岁已高,体力有限,战到后面便渐感力不从心,刀法也随之散乱起来。十余回合后,他终于因体力不支而露出了破绽。李世勣见状,大喜,过了几招后,便觑得一空档,举枪猛力刺过去。那枪快似闪电,瞬间就刺入了老将军的喉咙。只听啊的一声惨叫,张平良身子一歪从马背上滚落下来,血如喷泉般洒了一地。李世勣对着痛苦挣扎着的躯体哈哈大笑,又是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
辽东城守将张平良一死,战斗就结果了。这时候,太阳已经高高地悬挂在天中央,正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李世民勒马立在城中,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打量着眼前横七竖八的尸体,打量着这座渴求已久的城池。现在他可以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无过了隋炀帝杨广,因他收复了被高句丽占领已久的辽东疆土。想到这儿,他顿感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他仰面对着万里晴空激动地大叫了几声,然后又得意地哈哈大笑。当下,他向众臣宣布,将辽东改辽州。众将士听罢,不约而同地伏地叩拜,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其声响彻云霄,经久不息。李世民听罢,欣喜万分,声若洪钟地道句众爱卿平生。
随后,李世民颁旨命薛万彻、薛万备、契苾何力、程名振率部把握城门,自己则领着李世勣、李道宗、尉迟敬德、执失思力等文臣武将向不远处的营衙署走过去。当晚,他设宴为诸位庆功,犒劳三军将士。第二天,他又亲自领着李世勣、李道宗等一班文臣武将安抚城中子民,开仓放粮赈济辽东百姓。由于辽东以中原人居多,他们早已有回归中原王朝的迫切愿望,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岂能不欣喜万分,欢呼雀跃。因此,李世民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跪地山呼万岁,赞颂皇上圣明。李世民见辽东百姓如此臣服于自己,甚是高兴,当下又颁旨免辽州三年徭役赋税。百姓闻之,加额相庆,感激涕零。
安抚好辽州后,李世民便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安市。安市四面环山,到处崇山峻岭,莽莽丛林,地势险恶,是平壤一道天然屏障。若欲取平壤,当得穿过安市跨过鸭绿江方可。正因如此,李世民心里十分清楚安市一战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假如能一举拿下安市,那夺取平壤扫灭高句丽就指日可待了。反之,如果攻不下这座军事重镇,唐军就只能乖乖地退回中原,东征高句丽也就不得不以失利告终。正因为安市这一仗如此重要,李世民不敢有丝毫大意,他当下就召集长孙无忌、李世勣、李道宗、尉迟敬德、执失思力等文臣武将商讨进兵安市一事,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做出具体安排和部署。待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便择了个黄道吉日,率大军出了辽州,浩浩荡荡地奔赴安市。一路上旌旗飞扬,蹄声动地,卷起的尘沙遮天蔽日,景象十分壮观。
唐军南下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安市,守将金永熙得知后立即命大将军朴泰健引军前去阻击。朴泰健得令,当即便率部下一万骑兵出城,迎着午后的烈日,踏着热浪滚滚的大道疾驰而去。翻过几座大山,绕过几条小道,高句丽骑兵终于在大山谷中
第218章 征高句丽【十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