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征高句丽【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定,眼睛一转则四夷归服,威望无与伦比。如今却要渡海远征边远小国,实令臣感到讶异不解。”褚遂良拱手进谏道,“若捷报指日可待尚可安天下之心,万一遭受失利,这不仅会让泉盖苏文更加飞扬跋扈,也会令百姓举兵反抗。如此,不仅损伤皇上威望,且会使朝廷安危难测。”
“褚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当年隋室大乱,归其根源就在于炀帝屡败高句丽,致使百姓怨声载道,揭竿而起,狼烟遍地。皇上当引以为戒!”马周劝谏道。
“朕非杨广,大唐也非隋室可比。”李世民不无自负地答道,“今大唐雄兵百万,猛将如云,一战便可平定高句丽,你等又何须多虑,只管静候捷报。”
“皇上所言极是!”李世勣附和道,“方今天下只有我大唐最为强盛,高句丽不过一孱弱小国,且适逢内乱不止。此时出战,当可轻取辽东之地。”
“将军,高句丽并非你想象的那般弱小呀!”李靖转脸望着李世勣,不无担忧地说道,“高句丽虽是弹丸小国,然其地势险峻,营寨坚固,易守难攻。故而,我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下高句丽,如此则危矣。辽东路途遥远,运粮极为艰难,到时恐难补给所需粮草,倘若战事持续时间过长,对我军则不利。”
“是呀,高句丽的确难攻!”房玄龄不顾皇上对自己不满,继续照实说道,“当初炀帝御驾亲征,也未能攻取辽东之地,皇上当三思而后行哪!”
“房玄龄,你今日为何老在朕面前提杨广!”李世民恼怒地瞪了房玄龄一眼,接着又很自信地说道,“朕之才智非杨广可比,亲征高句丽必能凯旋而归。”
“皇上,您要御驾亲征?”长孙无忌先是吃了一惊,随即又抑制不住兴奋地说道,“若皇上亲征高句丽,三军必定更加用命,如此辽东当可取也。”
“不可,万万不可!”褚遂良赶紧劝谏道,“高句丽乃蛮夷之邦,即便其罪大恶极,该遣军前往讨伐,也不敢劳皇上亲征。皇上乃一国之主,岂可轻易远行呢?臣以为皇上不可遣军征伐高句丽,若皇上以为臣愚昧不知定要讨伐,那也只须令几员猛将率数万兵马前往,切不可御驾亲征哪!”
“朕年少时便挥槊纵马驰骋天下,今虽岁长,然依旧能骑马射箭,挥槊杀敌,为何就不能亲征高句丽呢?”李世民不以为然道,“此战,朕定当亲征!”
“皇上欲亲征,想必是有取胜之道吧?老臣愚钝,请皇上明示!”思忖了会儿,李靖眼含微笑地望着李世民问道。
“老将军聪明睿智,善观时势,岂能不知其中缘故?好,那朕就粗略地说说吧!”李世民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答道,“昔时杨广残暴百姓,而高句丽国王对子民仁爱宽厚,且深得民心,故而可败隋军。今泉盖苏文弑杀国王,残害大臣,暴虐百姓,令高句丽臣民深恶痛绝,人人欲得而诛之。朕兴仁义之师讨伐,自当可败之。朕之所以如此自信,原因有五:一是以强攻弱,二是以顺应时势去讨伐倒行逆施,三是以安定乘机进攻内乱,四是以逸待劳,五是以得民心之上国攻打百姓积怨之小邦。有此五种理由,加之朕亲临指挥,三军将士用命,如此岂有不胜之理!”
“皇上所言极是。”长孙无忌高声附和道,“臣以为今日正是诛杀逆贼、收复辽东的最好时机,只需数万兵马,便可轻取高句丽,以雪我中原往日之耻。”
“长孙大人,你恐怕是有点盲目乐观了!”李靖瞟了眼长孙无忌,神情严肃地指出,“高句丽虽是偏远小邦,然其占有天时地利,并非不堪一击。我军虽为精锐,然长途远征,粮草难以补给,不可持久交战。泉盖苏文身经百战,颇知兵法,到时必会令军坚守。如此,我军恐难攻取辽东呀。”
“言之有理,李将军言之有理!”房玄龄边听边频频点头称是,然后又拱手劝谏李世民,“皇上,臣以为李将军所虑不无道理,实不可远征高句丽啊!”
接着,褚遂良、马周等人也纷纷向皇上进言,以为征伐高句丽实为不妥。
第204章 征高句丽【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