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0章 东宫易主【十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致谢,接着又不无伤感地说句,“孩儿过两天就要离开父皇前往安州,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还能再见到父皇你呀!”

    “这么快就走,不能多呆段时间吗?”李世民有些依依不舍地说道,“恪儿,父皇还想跟你多聊聊天,再狩一回猎哪。可你……”

    “皇上,你还是让恪儿尽快走好,这样大家都可安心了。”杨妃能理解李世民那份留恋之情,却用肯定地语气说道,“恪儿……他后天必须走!”

    “也是,恪儿是安州都督,不可久留京师。”想了想,李世民郑重其事地叮嘱道,“恪儿,你可得替父皇好好治理安州,将来与治儿一道守住大唐江山。”

    “是,父皇!”李恪朝父皇一拱手,坚定地回答道,“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谨遵父皇的教诲,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事,将来齐心合力辅佐九弟!”

    李世民听了李恪这番话,心里甚感欣慰,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紧接着,他又把儿子拉到身边,亲昵地握住他的手聊了起来,相谈甚欢。

    次日早朝,李世民当着满朝文武大臣把改立太子之事彻底否定了。大臣们听后,一个个长长地吁了口气,悬着的心总算踏实了。尤其是长孙无忌,他得知皇上改变主意,不由得心花怒放,同时也为自己的计谋而自得。他想这一招真是击中了杨妃的要害,让她知难而退,知危求安。哈哈!他得意地笑了。

    然而,李世民心里依然是沉甸甸的,他是在为太子的懦弱而担心。他知道一位贤明的国君不仅要有仁厚之心,更须刚毅强硬,只有这样他才能德服四方,威镇天下,守住江山社稷。而太子文德有余,武威不足,缺乏为君者应有的霸气,这如何能够替他守住江山社稷呢?好在太子年纪还小,且虚心好学,只要好好教导他,假以时日当能塑造成令自己满意的国君。这么一想,他就决定对太子言传身教,把自己的那套为君治国思想传授给儿子。从那以后,他一空就把太子叫到身边谆谆教导,一再强调为君者应具备英武果决的品格,要有君临天下的霸气。与此同时,他埋头著述,把自己的言论思想汇集成《帝范》赐给太子,让他细细品读,慢慢体会,然后按书中的要求去做。他想太子若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当可不负重托,将来定能守住祖宗基业。

    尽管李世民倾心教导太子,并做了最大程度的精心设计,但对他还是缺乏足够的信心。现在,他所担心的是未来辅佐李治的人选问题。他清楚李治继承大业的初期还有几位老臣辅弼,可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问题是等这些老臣百年之后,他们的子孙能否像其父辈们一样忠心辅佐自己的儿子呢?其实,他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杜荷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杜如晦对李世民可谓是忠贞不渝,可他的儿子杜荷却跟着侯君集等人谋反,把矛头指向皇上。他想自己在世时功臣的后代尚且如此,一旦驾崩了,谁又能保证不出第二个杜荷,甚至是更多更厉害的杜荷来造儿子的反呢?正因如此,他必需做到未雨绸缪,预先为儿子扫除这一危险,同时也好让自己到时安心地离开这个人世。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以为当给身边这些老臣敲敲警钟,让他们好好管教儿孙们。

    于是,一日退朝之后,他特意把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马周、于志宁、褚遂良等心腹大臣唤到齐政殿谈论功臣子孙后代忠君报国之事。当然,这属于为人父之事,他不好直截了当地教训他们,只能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以不伤大臣们的自尊。沉默了会儿,他望着众臣语气凝重地说句:

    “不瞒你们说,朕昨晚做了个梦,梦里杜如晦跪在朕跟前嚎啕大哭,后悔没有管教好儿子,让杜荷跟着侯君集他们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辱没了他一世英名,更对不起朕。朕知克明对朕忠心不贰,且有大功于朝廷,却把他的儿子杀掉,实在是对不住他。醒来后,朕也伤心地痛哭了一回,唉!”

    “皇上,您不必为此难过,更不必自责。杜荷谋反,罪有应得,即便杜大人在世也无法赦免他。”长孙无忌郑重地说道,“正所谓情理可当,法理不容!”

    “法理不容!辅机,你说的太对了。”李世民慨叹道,“哎,朕又何尝不想顾念情理饶恕功臣子孙呢?然大唐律令在,朕不能因私情而废律令,只能横下心颁旨诛杀了。杜荷如此,赵节也如此,倘若你等子孙当中有人犯了法令纲纪,朕也只能铁面无私依律处治了。说心里话,朕与你等虽为君臣,实乃有手足之情,你等子孙即朕之子孙,朕又怎忍心加以严刑呢?故而,朕希望你等能把子孙管教好,让他们忠君报国,光宗耀祖。如此,你等无忧,朕也无虑。”

第200章 东宫易主【十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