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东宫易主【八】[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居然还当上了太子,成了大唐王朝的储君,未来的皇帝。他真不明白,父皇为什么要选这么个懦弱无能的家伙接自己的班,他能把天下治理好吗?难道皇子当中就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这会儿,他不由得为自己叫屈了,乃至愤愤不平起来,以为自己的才干远在九弟之上,父皇当立他为太子。不过,当他意识到自己是庶出,而且身上还流着前朝皇帝的血液,就很快变得心平气和了。他不怨怪父皇偏心不册立自己,只恨自己出生不好。谁叫你不是父皇的嫡子?谁叫你是隋炀帝的外甥呢?想到这,他摇头苦笑了。
李恪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也能恪守本分。因此,尽管他才智过人,却对东宫之位不曾存有觊觎之心,过去大哥在位时如此,现在九弟新上位也如此。然而,宫廷就是一个充满争斗和猜疑的地方。不管他是否有争夺之心,只要具备这个资格,对手就对他严加防范,并精心设计对付。这不,长孙无忌见吴王李恪久留京师而无去意,不禁心生戒备,猜度起他的真实用意。他心里清楚吴王英武果决,德才兼备,名望颇高,更兼有皇上宠爱,是对当今太子最具威胁之人。所以,他对吴王日胜一日地警惕起来,同时寻思着如何摆脱这种潜在的威胁。他认为要消除李恪的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撵出京城。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他深思熟虑了一番后,决定以亲王不可久居京师为由上疏,劝谏皇上尽快令吴王返回潭州。
李世民细细读过长孙无忌的奏疏后,也认为他说的有理,吴王的存在的确会引起太子的不安,甚至是朝廷新一轮的动荡。但他实在是很爱这个儿子,希望他能长时间留在自己的身边,因此他并没有采纳长孙无忌的谏言。相反,他更加频繁地邀李恪入宫,陪伴在自己身边。这令长孙无忌更加忧心如焚,惴惴不安了。一日,他亲自入东宫向太子表达自己的担忧和看法,劝他恳求皇上下令吴王离京。李治听了舅父那番有些危言耸听的话,也不由得紧张起来,害怕东宫会被三哥抢了去。他的确很上惶恐不安,一心想赶走三哥,可又不敢把心里话向父皇说出来,怕父皇斥责他不念手足之情。正因如此,他没有立即接受太子太师的建议,而是迟疑否决。这让长孙无忌很是不爽,却又不敢强逼面前这个外甥,再怎么说他也是太子呀。末了,他只好拂袖悻悻地离去。
李恪心里清楚自己迟早得离开京城,因而十分珍惜与父皇母妃在一起的时光。他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用来陪伴母亲,变着招儿逗她开心。此时杨妃已年过四十,如花的容颜已被岁月渐渐带走,然风韵犹存,依然能让人感受她的美丽。更令人向往的是她内心那份宁静与淡泊,那份看破一切的从容。说实话,她早已不在乎皇上的宠幸与否,不在乎眼前的富贵荣华,只在乎她心爱儿子的平安与幸福。因此,她尽管内心无比渴望儿子能够永远伴在自己身边,但她明白这很可能会给他带来不幸和灾难。尤其是当她听说权臣长孙无忌上书劝谏皇上令吴王返回潭州时,她的心不禁沉重起来,因为她意识到危险正一步步朝爱子逼进。身为母亲她当然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儿子,而要令儿子化险为夷,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离开。于是,她便不顾儿子的反对亲自出面劝谏皇上。
起初,李世民固执己见,死活也不肯放李恪离开长安,后经杨妃一番苦苦相求,他才答应了下来。按照约定,五天后李恪就得返回安州了。因此,李世民便想利用这短暂的时间与爱子好好玩乐一回。寻思了一番后,他决定畋猎,因为这是李恪最喜欢做的事。主意一定,他马上就传令臣下做好各种准备。
两天后的上午,李世民领着李恪、李治、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等一班人,迎着和煦的秋阳来到了猎场。场地很大,到处都是草丛和树木,有山羊、兔子、野鹿等动物在其间出没,不时传出阵悦耳的叫唤声,上空有鸟儿在盘旋翱翔,偶尔响起几声动听的鸣叫,婉转如歌。李世民立在场中,兴致盎然地打量着眼前的秋景,心情异常舒畅。接着,他便扭头看了看左边的李治,又望了望右旁的李恪,然后高声令他们开始进行狩猎比赛,谁赢了就有重赏。李恪满心欢喜,而李治却细眉微蹙,面带难色,不大乐意与三哥同场竞技,然父命难违,只好勉强应命。他从随从手中取过弓箭,策马向前奔跑。
第197章 东宫易主【八】[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