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5章 闻过即改【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风生。

    酒过三巡,众人诗兴大发,不禁吟诗唱和,彼此恭维,嘻笑一片。李世民像被他们感染了似的,也来了诗兴,即兴作诗一首,并虚心求教。文士虽生性放旷,不拘小节,却也不敢当面指出皇上诗作的不足之处,因而人人抢着说皇上的诗乃神来之笔,无人能及。李世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诗才有限,根本不配如此之高的赞誉。他心里也清楚这些人之所以给自己这首诗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想借此讨好他达到自己的目的。说实话,他很讨厌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若是在朝堂之上,他肯定会狠狠批他们一顿,甚至罢他们的官职。不过,这儿是文学馆,面前坐着的都是些文人骚客,他也就不好用社稷之臣来严格要求他们。因此,他非但不责备他们,反倒称赞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横溢的才华。沉吟会儿,他又提出比试诗才的建议。

    比试,这可是最能在皇上面前表现自己了,因此众人都纷纷举双手赞成,并且很快就磨刀霍霍起来。为了公平起见,身为皇上李世民不参与其中,只当评委,同时充当评委的还有苏勗、柴令武、韦挺以及杜楚客。一切就绪后,诗歌比赛就正式拉开了序幕。首先出场的是萧德言,但见他低头沉思了几分钟,然后抬眼望着皇上口咏七绝,借此为他歌功颂德。李世民听了,心头一阵欢喜,神情却很淡定,赞一声立意深远。接着,柴令武、韦挺等评委也跟皇上保持一致。萧德言刚坐下,顾胤就急不可待地站起身吟诵,他早就打好了腹稿,所以脱口而出。他的诗是属于即兴应酬之作,写得清新自然,极富情趣。李世民当即就给出构思新颖、别具一格的评语,其他评委也随声附和。再下来就是谢偃、将亚卿等人,他们皆文思泉涌,那得妙句,赢得皇上的赞誉。

    最后压轴的自然是魏王李泰,只见他起身离席,背抄着双手微仰着头,一边踱着方步慢慢走着,一边凝眉作沉思状。七步之后,他便觅得惊人之句,一首七律令在座诸位拍案叫绝,大赞魏王诗才冠绝当世,有曹子建之遗风,自当夺魁。李泰得到满座的赞赏,自是得意非凡,却故作谦虚以成君子风范。向文朋诗友谦虚了番后,他便把眼睛转身父皇,期望能得到他最终的肯定。李世民对这个儿子的文才向来是非常欣赏,而且在众人面前也从不掩饰对他的偏爱。今又在魏王府,他岂能不对着魏王的幕僚,好好褒奖一番自己的爱子呢?因此,他思忖一下,就把最好的评语送给了儿子,认为他是此次比试的诗魁。其他评委自然没有任何异议,一致推魏王为诗魁。李泰自是高兴,不过他真正高兴的不是诗魁这个称号,而是父皇对自己的殊爱。他明白父皇当众夸赞自己,就是要让朝中大臣们承认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这对他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助他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第135章 闻过即改【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