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魏征进谏【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朕幡然醒悟过来,深明所犯过失,当从善如流。爱卿若有谏言,请说吧!”
“微臣确有话要说,望皇上能采纳良言。”魏征拱手答道,“臣以为,为君者在贪得无厌时,应思满足;在大兴土木时,应思节制;在高高在上时,应思谦卑;在志得意满时,应思克制;在安逸享乐时,应思节俭;在宴乐欢庆时,应思后患;在避免蒙蔽时,应思纳谏;在厌恶谗邪时,应思修德;在行赏时,应思因喜爱而重赏;在施刑罚时,应思因气愤而惩罚。以上十点,是臣近日所思所获,自以为对皇上颇有裨益,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魏爱卿,你这‘十思说的太好了,朕欣然接受。”李世民高兴地点头答道,“朕以为若能按你说的做,不用劳神费力,也能把天下治理好。”
“皇上圣明!”说着,魏征伸手从怀里掏出本奏折,恭恭敬敬地递到李世民手中,“这是朕写的奏章,请皇上能抽空看看,从中可知得失。”
“好,好!”李世民面带微笑地接过那本奏折,边打开边说,“魏爱卿的奏章可谓字字珠玑,极富真知灼见,对朕很有裨益。朕等不急,这就拜读了。”
言毕,李世民手持奏折,细读了起来,全然把席间的群臣抛在了脑后。众人见皇上如此这般,也就不好意思举杯痛饮,只能静默地等待着。好长一段时间后,李世民终于把魏征那篇名为《十渐不克疏》的奏章一口气读完。放下奏折,他两眼兴奋地盯着魏征看,嘴里大赞奏章写得太好了。魏征看见皇上这般模样,甚是高兴。不过,他所高兴的不是自己得到皇上的赞赏,而是皇上乐意接受他的劝谏,重新看到皇上过去那种闻过必改的精神。这真是太好了!
众臣见皇上举起酒准备敬魏征,也都紧跟着高高敬起手中的玉杯,同皇上一道敬魏征的酒。魏征见皇上要敬自己,深知恭敬不如从命,只好慌忙起身应命,然后又回敬皇上及各位同僚。宴席的气氛因此而热烈起来,很快就推向了高潮。正在这时,秘书省著作佐郎邓世隆拱手向满面喜气的皇上进言道:
“皇上,微臣想将您所写的文章汇总刊印,以传后世。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邓大人言之有理,微臣也以为当汇总刊印,以免日后遗失。”房玄龄连忙附和道,“皇上著述文采菲然,思想深刻,不逊于经史子集,当流传后世。”
“玄龄,你过奖了!”李世民呵呵一笑,谦然说道,“朕并非文章大家,所著者仅是从秦汉至隋代的感想,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取启示和借鉴。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也。再说,朕的言论文章中只要对天下人有益,史书自然会记载,足可流传后世。若于百姓无益,就算刊印又有何益呢?当年萧衍父子、陈叔宝、杨广他们都有文集流行于世,却不能避免亡国之命运。朕以为,身为帝王所担心的是对百姓有没有恩德,而非言论受不受敬重和流传。”
“皇上圣明!”魏征点头赞同道,“皇上能抛却虚名而以天下百姓为重,此乃百姓之福,社稷之幸也。臣想皇上能以仁德治天下,自当流芳百世。”
“朕不图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只想尽力把天下治理好,使大唐子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李世民呵呵一笑,执杯饮了口酒,又望着众臣若有所思地说道,“朕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开创帝业和巩固江山,究竟哪一个理艰难。众爱卿,你等皆是饱尝之士,能否为朕解惑呀?”
众人听罢,交头接耳,纷纷议论,各说各的理,莫衷一是。李世民一边举杯慢慢啜饮,一边静静地倾听着杂乱的言词,脸上露出沉思状。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欲夺取天下,当驰骋疆场,浴血奋战,然后方能使之臣服。由此看来,还是开创帝业要难哪!”过了会儿,房玄龄感叹道。
“房大人此言差矣!”魏征不以为然道,“历代帝王没有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最后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故而,臣以为创业艰难,守成更难。”
“创业难,守成更难,的确如此!”李世民沉吟半晌,方开口说道,“玄龄与朕共取天下,九死一生,因而更能体会创业之艰难。魏征与朕共同安定天下,常担心富贵而致骄奢,怠慢而致祸乱,因而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过去,而守成的艰难,朕当与诸位爱卿慎重对待。”
第127章 魏征进谏【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