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敬德发飚【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萧瑀,这事就说到这儿吧。你现在是太子少傅,还是安心呆在东宫,好好替朕管教好太子吧!”
“是,皇上!”萧瑀听皇上这么一说,心里好憋屈,却又不敢再争辩,只好弯腰施礼。礼毕,他一转身,怏怏不乐地朝宫门外走过去。
长孙无忌为人谨慎谦和,虽深得皇上宠信,又做了司空位居三公之列,却一点也不得意张狂,反倒益发谦逊低调。这不仅让李世民感到高兴,心中踏实,也让朝中那些对他有看法的人不再有抵触情绪,像过去一样坦然地与他交往。这样一来,朝堂上的气氛又恢复了往日的融洽与和乐。李世民见此情景,甚是高兴。为了进一步增强君臣之间,臣与臣之间的团结与情谊。当下,他就决定设宴与诸位爱卿共饮同乐。
当晚,李世民便在丹霞殿中宴请众位心腹大臣。殿内灯火通明,把四壁映照得金碧辉煌,舞女们伴随着悠扬的丝竹声,挥动着色泽艳丽的长袍,婀娜轻盈地舞蹈起来。李世民坐于首席,两旁依次坐着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王珪等十几位臣子。他们一边兴致盎然地欣赏歌舞,一边频频举杯互敬,开怀畅饮。于是乎,席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气氛愉快而热烈。众人先是一阵闲聊,酒过数巡,他们突然话锋一转,谈论起已亡的隋朝和文帝来了。
“文帝可谓是一代明君,其建立大隋,一统天下,从而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朝两百余年的分裂局面。”过了会儿,李世民用赞赏的口气说道,“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中,国强民富,四方臣服,民族大融合,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这的确不简单啊!”
“皇上所言甚是!”长孙无忌附和道,“文帝的确可称得上一位明主,其功可与秦皇武帝相提并论。只可惜他错立了太子,致使大隋很快就灭亡了。”
“文帝之所以会废杨勇而立杨广,不仅仅因为他失察,更是因为他为人不够仁厚,过于多疑。”房玄龄指出道,“然文帝崇尚节俭,勤于理政,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出现了难得的繁荣景象,使老百姓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从这一点上讲,文帝可算得上是一位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说的对!”王珪抿了口酒,郑重其事地说道,“文帝不顾君臣之义,使用诡计逼迫静帝禅位,从而窃取北周社稷,实乃为天下人所不耻。然登基之后,其尚能推行仁政,兴农课桑,致使民生富庶,国力强盛,呈现盛世之景象。应该说,文帝之功大于过,可称得上是位英明之主。”
“没错,文帝文治武功,平定四方,稳固天下,使得大隋一时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李世民不以为然似的笑了笑,接着说,“文帝虽建功于天下,然并非贤明之君也。文帝为人不仁,非常苛刻,又生性多疑。苛刻,令人生畏;多疑,必不信任臣下。正因为他不信任君臣,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决定,如此方能放心。然天下如此之大,事务如此之多,岂是一人可处理的了?且智者千虑也必有一失,何况文帝非圣贤也,他在决定过程中又怎能事事正确无误?群臣知其好独断专行,不肯听取他们的意见,故而明知他的决定有错,也不敢进谏,致使后期国家走向衰败,到杨广手中不过十五载而灭。”
“皇上所言也不无道理!”魏征沉吟着说,“文帝崇尚节俭,勤于理政,革除弊端,大兴经济,这都是他的功绩。然不善用人,这是他最大的缺陷哪!”
“魏爱卿说到关键之处,这也是朕引以为戒吸取教训的地方。”李世民若有所思地说道,“朕深知不善用人对社稷危害有多大,故而精选天下贤才放手任用,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具体的责任,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尤其是那些替朕养护百姓的都督和刺史,朕常把他们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坐卧都要留心观看,得知他们在任内的善恶事迹,均注于他们的名下,有功则多加封赏,有罪则重加惩罚。如此官吏们才会时时警惕,处处小心,人人竭心尽力为朝廷效命。朕深知只有所有官吏尽心尽责,方能把天下管理好,方能使大唐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朕能知人善用,信任并驾驭他们,又何愁不能治理好天下?”
第092章 敬德发飚【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