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之天子守国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0章 仁宣之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帝批阅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皇帝的这一权利叫做“批红”。

    实际上皇帝的权利并没有失去,他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权利分散出去,最终的决策者还是皇帝本人。

    作为大明集团的董事长,他还是具有一票否决权的。

    可是皇帝一人对抗整个文官集团实在显的有些形单影只,于是朱瞻基准备引入帮手。

    而被他看上的这群人,也正是因为朱瞻基的这一决定,彻底的登上了政治的舞台。

    这群人就是太监。

    朱棣为了控制朝臣,设立了东厂。

    朱瞻基为了对抗朝臣,教太监读书,彻底将太监推到了前台。

    朱瞻基教太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代替自己行使批红的权利。

    而这些太监也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司礼监秉笔太监。

    于是这些太监就成为了皇帝的代言人,正式的开始了与文官集团的斗争。

    一个“票拟”,一个“批红”,双方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太监参与政事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除。

    能作为皇帝的代言人,当然更得皇帝的信赖。可见太监参与朝政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与那些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的大臣相比,只有皇城这一方天地,况且文化水平仅限于认识几个字的太监,他们要是能左右皇帝,那会是什么结果。

    朱瞻基种了因,很快他的儿子朱祁镇就摘了果,而大明也仅仅在仁宣之治后十年便由盛转衰。

    还有一个就是交阯得而复失。

    永乐五年,张辅攻下安南,改名交阯,到朱瞻基登基后,安南人黎利起义,经过几年的战争,朱瞻基终于下旨,从交阯撤军。

    最后黎利正式称帝,在明朝统治下二十多年的交阯最终还是回到了安南人的手中。

    历史有的时候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时候你看似很完美,可是在别人看来却未必。

    老朱千方百计废除了丞相之位,所有的政事全部自己处理,反正是自己家的事多做少做都是自己的。

    可是朱棣登台,就搞出了一个文渊阁大学士,一个不是丞相却人人都是丞相的丞相群体。

    而朱棣搞的内阁制度又让文官集团彻底的支棱起来,这让朱瞻基不得已将太监拉上了擂台,一起对付文官集团。

    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历史在此刻让双方都做了选择。

    不管朱瞻基做了如何的选择,在他当政的这十年确实是明朝最为辉煌的十年,也是最后辉煌的十年。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朱瞻基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大明皇朝的黄金十年戛然而止。

    或许正是应了那句话,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有人创业有人败家。

    而大明王朝真正的败家子终于登上了政治舞台。

    朱瞻基驾崩后,他的儿子朱祁镇正式登基,年号景泰。

    他就是明代的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绰号“大明战神”。

    大明集团前后五任董事长攒下的家底,差点让朱祁镇一朝败光。

第80章 仁宣之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