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迁都也是个技术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年,朱棣命令工部尚书宋礼治理会通河,宋礼精通水务,圆满的完成了朱棣交代给他的任务。此后漕运总督陈瑄又进一步疏通了河道,从此南北漕运畅通无阻。
北平的吃饭问题从此解决。
而迁都的其他工作也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
截止到1409年,中央各部门的办公场所修建完。
迁都的时机已经成熟。
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下旨:迁都北京。
消息一出来,朝廷上下立时便炸开了锅。
因为大臣们的反应出奇的一致:不同意。
这些人呆在江南日久,早已经习惯了江南的吴侬软语,莺莺燕燕,你让我们去北京陪着你吃风沙,傻缺才干呢。
况且都已经在南京买房子置地,亲戚朋友关系网都在这边,去北京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有什么意思。
于是许多大臣全都给朱棣上书,陈述迁都的害处。反正能想到的都想了。甚至连朱棣的老爹都抬出来了。
太祖皇帝的陵墓在南京,你却把国都迁到北京,将来怎么办?把太祖皇帝留在南京?
其中萧仪的言辞最激烈,噼里啪啦一顿说。
朱棣的反应也很干脆,直接就将萧仪给咔嚓了。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明朝的大臣们还是相当有风骨的,朱棣的行为并没有让他们退缩。
他们每天都聚集在宫门外想让朱棣给个说法,并让朱棣撤回迁都的旨意。
强悍如朱棣其人怎么能被这些人说服?哥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以北平一地把全国这么大一片地方都给你干翻了我还怕你几个大臣?
再说了蒙古人我都不怕,一样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你们又算得了什么。
“你们都不要说了,迁都的事情我说了算,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从今天看,迁都的事情无疑是正确的。作为明朝一生的死敌,此时的蒙古还具有很强的实力。
北方边界已经没有得力的战将去防备蒙古人的侵袭。而从南京出兵到北方前线耗时耗力得不偿失。
还有一点,朱棣毕竟是个外来户,作为本地户的朝中大臣在南京经营日久,势力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这一切打破的最好办法便是将他们调离原地。
而迁都可以一次性的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
对于那些不想离开南京的大臣,朱棣也并没有难为他们。
南京作为陪都,该有的一样不缺。六部的建制也还保留,长官仍然叫某某尚书,只不过这些人没有实权而已。
当所有这些都被朱棣完美解决了之后,迁都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
朱棣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北京,在这里他如鱼得水,一草一木都让他感觉无比的熟悉。
我们应该感谢朱棣,正是因为他几百年前的决定,才让我们有机会完整的见到古代的皇城是什么样的。
迁都的事情完美的解决了,可是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朱氏集团的董事长,还有一件事让他烦心不已。
那就是自己的继承人问题。
还记得朱棣曾经对朱高煦画的大饼么?现在仿佛已经到了该兑现的时候了。与宁王不同,面对自己的亲儿子,朱棣忽悠起来多少还是有些心理障碍的。
来吧,是到了做决定的时候了。
第60章 迁都也是个技术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