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演义之极品神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回?思后世三军得利器,出先手常山抢神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却说陈如龙见辛评还厚颜无耻的质疑,便瞄他一眼道:“咦?辛大人怎知这些?莫不是州牧大军早已伏于雁门郡内?若是我军战不过,便好出来助阵?”

    “这……,非也,乃是评自溃军口中得知。”

    “哦~原来如此,我就说嘛,堂堂州牧大人,怎会隔岸观火?怎会眼睁睁看着我冀州军士去送命?只是仲治乃当世高人,自知黄巾军不过乌合之众,衣食尚且不足,又怎会有许多马匹兵器?加之还逃散了许多,我这几百匹马,还是从胡人手里抢来的,请州牧大人明鉴。”

    辛评正要再提两个无礼要求,以便激怒陈如龙,好引军冲杀,灭了此贼,却见远处一营人马飞奔而来,看样子至少万余,为首一员大将喝道:“主公何在?张郃来也!”

    辛评话到嘴边,连忙吞下去,顿时无言对答,韩馥见事不可为,只得唯唯诺诺道:“陈太守愿交军马兵器,吾怎会不信,汝之功劳,我自表之,且好生休养,保境安民,吾便先回州府。”

    陈如龙微一拱手道:“恭送大人。”

    待韩馥走远,赵云道:“大哥真要送他马匹兵器?”

    陈如龙叹道:“名义上常山郡仍属韩州牧管辖,送还是要送滴,此乃我军大义。待明日选些瘸蹄的、瞎眼的好马,再选些生锈快断掉兵器送过去,唉!舍不得啊,瞎眼的马还可以拉磨,生锈的兵器还可以回炉,打造箭矢也好啊。唉!形势所迫,不得不送,儁乂,明日派人送过去吧。”

    “哈哈哈……,末将遵命!”,众人忍不住齐声大笑。

    第二日,常山郡内的郎中全部到达,经过及时救治,二百五十个重伤员无一死亡。

    义仁卫就在降兵之中选一百一十五人补足一千之数,马匹也要了一千,先登营也补足一千之数,不过鞠义更善长操练步兵,便不要马;其余选一万余人,交给赵云,骑兵数增至一万五;剩余一万五千余人则带回赵家庄。

    又令赵云、田丰留下驻守井陉县。

    陈如龙和张郃引军南下,不一日便到真定,剩余降军叫太史慈、许褚、张郃三人平分,各得四千余人,其余老弱分田还农,亦按常山郡的民策办理。

    待庆完功,又召集一众文武议事,陈宫建言道:“今既是我军壮大,主公当驻治所,号令文武以治军政,方可安心。”

    陈如龙忙点头道:“近来诸事繁忙,却是忘了,公台所言甚是,不过,元氏靠南,不利诸县传递讯息,我意治于蒲吾县,可居中调度,西北由子龙驻防,屯兵井陉一带;西南便由子义与公台驻防,屯兵房子一带;仲康与公与守东北,屯兵行唐一带;东南便交给儁乂和鞠义,儁乂屯兵真定,鞠义屯兵栾城一带,此二军便请正南参谋军事。诸公以为如何?”

    陈宫道:“主公所言极是,如此可策万全。”

    “好,诸位将军明日便各自前去驻扎。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再请诸位议一议,雁门郡一役,我军得失如何?”

    太史慈道:“哥哥何以有此一问?某也曾听闻,此战诸军将士用命,谋略得当,未曾有失。”

    陈如龙道:“战功自有赏赐,先不彪功,且说不足之处。”

    众皆摇头无语。

    唉,这个时代的谋士再怎么牛逼,也有局限啊。当然,诸葛亮还有用错马谡的败笔呢,哪能事事想得周全?

    陈如龙叹道:“此役若非先登营悍不畏死,吓退胡人,恐怕我等实难取胜啊。我军以伤亡不足千人的代价,俘获降军两万六千人,击杀胡人八千余人,诸位或许认为是大胜,我却以为顶多算是惨胜。此战最大的不足,在于消息不通,即便我等料到雁门黄巾形势,也是猜测得准,倘有变故,则始料不及也。假使我军事先便知雁、代二郡黄巾动向,知胡人南下之事,何至于仓促应战?此战,实在胜得侥幸啊。”

    听他这么一分析,众文武后背凉飕飕的,陈宫到底是陈宫,立马反应过来:“主公深谋远虑,宫不及也。我军初成,未曾在意暗探之事,此乃我等过失,当早谋之,以防不测。”

    陈如龙点头道:“公台所言甚是,却不是你等之过,我乃决策之人,自当担责。此事便劳烦公台,大汉各县,不分远近,每县置暗探数名。别的公台自安排,为防暗探反叛,传递假信,我意各县暗桩分做三处,这三处暗桩要各不相识,同时传信。”

    陈宫忙道:“主公此策甚妙,如此当可保消息准确无误。”

    陈如龙点头道:“可由近至远,一步一步来,先安排冀州诸县,再完善并、幽、青、兖四州及司隶,除各地兵马动向外,政、民、商等也要安排。”

    “属下领命!”

    “各自去忙吧,儁乂留下。”

    众人散去,陈如龙问道:“弓箭生产如何?”

    张郃道:“末将令四千军士入匠作营,分为各匠人调遣,已得良弓一万二千,劣弓两万柄,因缺少生铁,只得重箭两万支,轻箭五万支。”

    “好!暂停制弓,制弓材料仍备存,将缴获的兵器全部回炉,再造弩箭万支,弩两千柄,再募集铁匠和木匠,在造弓营房旁边再建新营,我有大用。”

    “末将遵令!”,张郃领命自去。

    只两日,便募得各处铁匠十余人,木匠三十余个。

    陈如龙一头扎进营房,也不知鼓捣什么物件,十多天才出来。

    叫张郃去看时,乃是两张

第二十三回?思后世三军得利器,出先手常山抢神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