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得良才常山添羽翼,训亲卫明主得精兵[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留用。
鞠义亦选一千,赵云选骑兵五千,太史慈选弓兵五千,许褚选步兵一万,张郃两万,都是十六岁至三十五岁之间,其余三十五至四十岁的壮年,留下五千人负责各地边防巡逻及生产督促,其余分别分给赵、田、审、沮四家,充做商队。
却说诸事安排妥当,陈如龙领一千人,以褚燕为副将,自选一个僻静去处。
若是直接开干,队伍便没魂,少不得还要先做思想工作,陈如龙站上高坡道:“诸位兄弟,所谓何来?”
众人齐道:“为主公效命!”
陈如龙道:“我没听清楚,再说一遍!”
众人道:“为主公效命!”
陈如龙脸色一变,厉声喝道:“你们吃的是谁的米?穿的谁的衣?”
众人不答,陈如龙道:“我来告诉你们,是百姓!是你们的父老乡亲!你们的吃穿用度,都是他们的血汗!他们为什么要养你们?”
“是希望你们保护他们,他们不安宁,你们便无饭吃,无衣穿,来日上了战场,记住你们的使命,你们不是为我陈志而战,是为你们的父母妻儿,为天下百姓而战!”
“只要你们牢记使命,令行禁止,心怀家国,便可百战百胜。”
“今日便为你们赐名:义仁卫!从此随我征战天下,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褚燕暗自点头,这一番话语倒是热血,就是这个军名忒没杀气。
众军皆是山贼出身,也没什么文化,那管这些,听起来鼓气就行,便一齐挥舞手臂,齐声吼道:“为民请命,替天行道!为民请命,替天行道!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登丰,备酒食,叫兄弟们饱餐一顿,下午我亲自来训,另叫打造三面大旗,左书为民请命,右书替天行道,中间便是我军大旗:义仁卫!”
褚燕道:“这,禀主公,此军名是否欠些威严。”
陈如龙神秘一笑道:“就是此名,日后自知妙处,只管照办便是。”
褚燕依令行事,至午后,置办停当,将三面大旗插在山谷口,迎风招展,甚是威风。
原以为陈如龙话语铿锵,又是主公,必有高明手段,哪知自己主公竟然不练刀枪,不练弓箭,却上午叫人或站,或蹲,或负重奔跑,齐呼口号,甚至还要唱些歪门邪调的哥;下午则备圆木,叫众人骑乘,两头滚动,先落下的一成便不得食。
如此儿戏,几天下来,褚燕急得不行,暗道自家主公不善兵事,唯恐成为诸军笑柄,建言道:“主公诸事繁忙,实难分心,不若将练兵之事交与属下,主公且自谋大事。”
这点小心思,陈如龙哪能不知,笑道:“登丰勿急,假以时日,必叫登丰大吃一惊,你只管照办便是。”
褚燕不敢抗命,只得遵从,又二十余日,队伍倒是练得齐整,个个体态彪悍,气势如虹,进退自如,只是刀枪弓戟,一样不会。
时近三月,正是春耕之时,陈如龙便依先前所议,命众军下地助农,各军半日务农,半日训练。
以前百姓家里的粪污多是倒在河里冲走,少数用于浇灌粮食。从正月底开始,陈如龙便强制令百姓在地里挖坑,储备人畜粪便,幸亏庄地离的远些,不然到三月天气转暖,太阳一晒,威风一吹,哪个味儿,绝对酸爽。
开玩笑?沤过的熟肥比生粪效果可是好太多,只是百姓不懂而已。可惜还没人发明薄膜,不然,整几个大棚育苗……
咳咳,别说大棚了,就是这堆粪都有人提意见,陈如龙一概以家师之名解释。倒是除了不时有点味道,大家也没损失,反正有个四百斤以下不上税的大饼在哪儿画着,几十万人都知道,堂堂主公,岂能失信于人?以前亩产最高不过两百斤,上完税后够吃半年就不错了,现在四百斤以下全归自己,四百斤以上上一半的税后,剩下的也比以前不上税还多,左右都是血赚,谁不照办?
正是:若无春日耕种苦,秋来何有谷满仓?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分割线
又得吕蒙,年方十一,陆逊,年方七岁,试之,神童也,父大喜,令随策、权等诸子共学。又有诸葛瑾、虞翻、宋谦、贾华、吴景、顾雍、阚泽、步骘、诸葛恪等人来投,羽翼颇丰。父大喜,分太祖母之精兵三万与众将,胜前军之力百倍,众皆大奇。又令瑜总督军事,肃副之,令昭总督政事,雍副之。太祖母曰:愿为父分忧,可领一军。父曰:吾儿当以女工为要,兵政自有父兄担当。遂不允。有婢曰:不念吾主讨贼之能、练卒之功,实偏见也。太祖母急止之曰:慎言!可聚良苦女子,我自练之。婢领命自去。
《太祖母传》
郿坞初成,董卓令送金银珠宝于其中,又收长安诸女,竭尽骄奢淫逸之能事。
孙坚南下长沙,袁术一军独大,南阳无可与其争锋者。
刘岱归,命王肱为东郡太守,兖州独大。
曹操至陈留,与张邈交好,二人相安无事。
王匡讨董时,于小平津之战全军覆没,返回河内募兵,东山再起,与张邈盟约,又酷刑辖内官民以立威。
《三国编年史》
第十三回?得良才常山添羽翼,训亲卫明主得精兵[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