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筹粮草北地智摸鱼,换粟米如龙巧施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换?”
“一斤换一斤!”
“什么?一斤换一斤?”
“正是!”
“你有五万石鱼?”
“自然是有。”
“哈哈哈……”,公孙瓒大笑几声,冷哼道:“哼!莫不是以为吾可欺?即便你真有如此多鱼,岂能不腐?”
“某自有妙法使其不坏,不信将军且煮食此二鱼,自知小民有无谎言。夜深不便打扰,无论将军是否愿换,小民仍将五百斤送来,此,不为其他,只为谢将军保民之大义。小民告辞!”
言罢不等公孙瓒挽留,和太史慈退出去。
方奔出城,太史慈不悦道:“这厮好生无礼,某几乎要结果了他。”
陈如龙笑道:“若结果了他我等回不回得去还两说,即便逃得回去,粮食确该如何?”
太史慈瘪嘴道:“只是不快!并不敢造次,这等样人何来高义?哥哥何故只说他好?”
“呵呵呵,子义好小气,几句话而已,又不曾折了银两,如何舍不得?多说几句好话,来日他要反悔时,且能不想想今日?”
“大哥真要与他一斤肉换一斤粟米?”
“数万石鱼,我虽可取,但还要晾晒风干,又需许多时日,且无他防护,又要许多波折,却如何不与他换?”
连夜回到湖上,令众人将鱼全数刨开清洗,又上了盐。
次日一早便送到渔阳城中,叮嘱收鱼的人将鱼肉晾起来。
公孙瓒迎出来道:“多谢陈壮士。”
陈如龙道:“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不知将军可曾想好?若有难处,小民便告辞了。”
公孙瓒忙道:“壮士且慢!就依壮士,我与你换,鱼肉何时送来?”
陈如龙道:“如此,请将军多收集些盐,以防鱼肉腐坏,小民送来多少鱼肉,将军便与小民多少粮食,如何?”
“好!必少不了壮士的粟米。”
等从渔阳出来,太史慈道:“哥哥不怕那公孙瓒又派兵将粮食抢回去?”
陈如龙笑道:“因此要分批适量送鱼,我看,每次送数百石即可,换下粮食即送回去,再请张燕派些人扮做流民来运粮,如此,他最多抢回去路上的一批,但凡进入常山郡,他想抢也有心无力了。为了区区几百石粮食,坏这么天大的名声,谁干?”
太史慈大喜道:“此计大妙!”
接下来的半个月,陈如龙先叫褚英再回去再搬几千人马过来,接力运粮,又将“难民队”分成十队,沿途向北,几乎扫荡了东北的大小湖泊,得鱼肉三百多万斤,又将腌制晾晒的方法仔细教给公孙瓒,也没坑他。
数十次共换得公孙瓒五万石杂粮,多余的除了带些回去尝鲜,全都送给公孙瓒了。
等最后一批粮食回到常山,已是十二月二十五日。
见人马皆平安归来,还得数万石粮食,张燕大喜道:“恩公果真信人也!”
陈如龙笑道:“大帅还记得月余前我请登义带回的言语么?”
张燕一愣,随即目光一闪道:“自是记得,恩公乃是义士,我等亦是良民。今公既回,可教庄人来取粮,此皆公所得,某不敢取,公自悉数载去。”
陈如龙摇头道:“某岂是失言之人?我的一半,明日便叫人来取,不必再争,大帅既自认为民主而非贼主,某亦自认为民请命之人,既同为民,食之有何不可?”
张燕感叹道:“某观州府郡官者,实不如恩公多矣。”
陈如龙道:“大帅但肯为民请命,自有善了,休计一时名声,何为贼?何为民?何为君?何为臣?待天下大定,自有分晓。某自北地耽搁多时,虽不知时事,料那董卓必已为人所唾弃。”
张燕大惊道:“公言不差,自公北去,吾便收到些消息,先有三公书信至各州郡,痛斥董卓之罪,后有曹公致诏于天下,约于明年正月举兵,吾本有意,奈何……”
嗯?大幕拉开了?
也是,老子才扑腾几下?哪里影响得了这个大势?
陈如龙心念一转,笑道:“奈何为“贼”?哈哈哈……,当日董卓自称丞相,何其显赫,如今天下共伐之,谁是贼?想必大帅已有计较。此番大帅不去,未必不是好事啊,若某所料不差,此次讨贼必将功亏一篑,大帅何必去凑这个热闹?安心筹粮以防荒,静待局势明朗,岂不是更好?”
张燕大惊道:“这?何以见得?难道天下诸侯还敌不过一个董卓?”
正是:飞燕尤是仗义者,如龙豪爽更无双。欲知陈如龙如何应答,且听下回分解。
分割线
太祖母欲治军,或笑曰:“其性复矣!”,太祖母不语,令婢成军,日练队列、负重、击剑等。数日,以府兵倍其试之,婢兵皆用命,令行禁止,府兵则游击,一触而溃,众皆大惊,遂从之,募乡勇三千以成军。
《太祖母传》
白波军逾十万人占据河东,刘焉,张鲁据益州,刘表据荆州。
《三国编年史》
第五回?筹粮草北地智摸鱼,换粟米如龙巧施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