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振大明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六章 关中的问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前,他率兵勤王,接连四天没有吃饭,在崇祯皇帝自缢前他投井殉国,后被追赠太傅,也是一代忠良。

    朱友建相中范景文的原因,是因他在东昌府为官时,亲自上阵救灾,而且功效卓着,使数万百姓得以重建家园,安居乐业。相信以他的能力,再加上自己的指点,一定能够将陕西给治理好。

    此时的范景文任太常寺少卿,只是个正四品的官员,哪里能够想到自己会是新皇帝第一个召见的臣子?这顿时就让他激动不已,等朱友建将自己的旨意说出,任命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之后,更让他感到皇恩深重,急忙扣头谢恩。

    不过朱友建没立刻让他走,而是命人拿来了几颗红薯,命范景文看过之后,朱友建问道:“范卿可知这是何物?”红薯这东西在大明还算是一样比较罕见的玩意儿,但自从朱友建这两年在别院大加种植之后,京城的市面上也时常能看到,所以范景文也并不觉得陌生。

    只见他拱手答道:“启禀陛下,臣也是新近才知道,此物名叫番薯,是从吕宋那边传来的好像。”

    朱友建微笑着点了点头:“范卿所言不差,不过范卿可知此物味道如何?”

    范景文接着答道:“这个臣也只是略知一二,此物可蒸可煮,微甜,若是用来充饥倒是不错。”

    “那范卿可知此物亩产几何?”

    这倒是把范景文给问住了,他虽然是从地方官调任京官的,但以前也没有接触过红薯啊。看到皇帝询问,范景文稍一迟疑,试探着说道:“陛下,可有五百斤?”

    朱友建微微一笑,的确,五百斤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了,要知道当时的小麦和水稻最高产的也才三四百斤。

    “比这要高,卿可再猜。”

    “莫非能有八百斤?”范景文自己都有些不信了。

    “为何范卿不敢往千斤以上去猜呢?若只有区区八百斤,朕也就不必跟卿说了。”

    “啊?千斤?”范景文完全不相信了,就这么一个红薯,亩产能有上千斤?

    “好了,朕也不与你打哑谜了,此物已经在朕的皇庄种植两年了,最低的时候亩产也没有低于两千斤的,而且此物不耗地力,十分耐旱,一年可两熟,范卿,你说此物价值如何?”

    范景文听完已经完全愣住了,若真是亩产能超两千斤,别说一年两熟,就是一熟也足够养活陕西的百姓了。

    “那皇上,此物不知可否给微臣带去陕西?”范景文楞了一会儿,就立刻回过神来,陕西现如今的情况,他也是了解的,若是能把这红薯带去,只需今年一冬天,明年开春之后便可使得百姓不再挨饿。

    “这正是朕要跟你说的关键问题。此物经过这两年的改良,上个月已经丰收,据皇庄的人回禀朕,新品种的亩产已经高达三千斤。此次你前往陕西,朕会将此物拨给你一万石作为种子,无论如何,卿必须把此事作为头等大事,到任之后就立刻命百姓播种下去,相信等到开春之后,必然能够有一个好收成。”

第一百六十六章 关中的问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