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梦撩九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定罪?[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齐国的第一人国王为齐威王,齐国建国之前,扬州为其爷爷地将封地,世代承袭。

    齐威王建国后,追封其父为齐桓公。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由齐国齐桓公始办,是九州第二座官办高等学府,第一是由禹圣创建的九州学堂。

    “稷”是齐国王城外一处丘陵的名称,“稷下”即稽丘之下,故而得名为“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

    稷下学宫始建时,扬州牧姒吡即后来的齐威王,颁布法令:凡是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皆可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

    稷下学宫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百家争鸣”的典型。

    更为可贵的是,齐桓公及齐国两任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

    稷下学宫不少人是善于把学术和政治结合起来游说当权者的能手,故在景王时受上大夫称号之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

    而稷下先生数量过两百之数,稷下学士之数过千,稷下学宫一度达到了巅峰!

    稷下学宫本身有很多功能:其成员即可以充当王庭的智囊团,又著书立说进行学术研究,由于广收门徒,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稷下学者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

    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道德伦理、文学艺术以及天文、地理、历、数、医、农等多学科门类的知识。

    稷下学宫学者的衣食住行统一由齐国财政负责,但是要进入其中,得其承认,必需由其中名贤学士引荐,或者是经证明确有学问的人才。

    证明的方式也很直接,即在论辩中受众人提问,坚持半炷香时间而不崩盘,论辩的题目可以由自己定。

    齐国两任国王在稷下学宫礼贤下士,挑选辅政人才,致使九州人才齐聚齐国。

    齐国首任相邦刘棠,就出自其中,为齐威王所发掘!

    吴郡郡守鲍良、司空曲淮、大理钟乐,分别为齐景王从中提拔的儒、墨、法三家人才!

    纵是其中名士思想并不为齐国重用看好,却也多不愿离开,毕竟,或许那日就突然鱼跃龙门、一飞冲天了呢?

    此消彼长之下,齐国的学术思想、治国理念已经远远领先于晋、赵二国。

    后来。晋、赵两国后知后觉稷下学宫的重要性,分别仿建了陨星阁、诸子庐,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才流失,但依旧撼动不了稷下学宫的地位。

    晋国曾一度重构九州学堂,但早已沦为贵族镀金的傀儡玩具,已经为正统学者所不齿,与稷下学宫就更没有可比性。

    稷下学宫按例半年一辩,常在春秋之际举办,也跟根据特殊情况额外增加,常驻有诸子百家的学者宣传学说、传播理念。

    这次的论辩正是由齐宣王下令额外增加,更由丞相主持,热度几乎堪比冬末的年度大辩,齐国境内的学者基本已经赶到稷下学宫或是正在赶来的路上。

    时光飞逝,三日转瞬之间。

    玄皋在三天内给执掌齐国大权的王城显贵尽数投递了其治国思想、强国之策以及对三国之势的看法。

    可是,疏略却尽皆石沉大海,并无回应。

    玄皋对此早有预料,毕竟,权臣们接触的东西多了,又有谁会重视一个初出茅庐、毫无声名竖子的言策?

第12章 定罪?[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