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第一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鸳鸯戏水不同眠,各方好汉归李恩相[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便朗声回道:

    “恩相好生歇息,属下这就领着兄弟们去皇城司将歇!”

    罗丑奴便带着众兄弟出了李府,骑着马,害怕旁人看到,专走小路,只往拐弯抹角处里闪躲,最后去了皇城司官衙厢房安歇。

    李牧之见罗丑奴走了,手抬起长乐帝姬下巴淫笑道:“寒露妹子,外人具都走了,下人都睡下了,你何时走?”

    长乐帝姬扭捏不已,看着浴桶花瓣娇羞道:“今夜任由你处置。”

    李牧之只是一笑:“夫人好生糊涂,你是帝姬,我乃武将,那俗世之见,身份尊卑,好似隔了万水千山,别看你父皇重用着我,我不过才是六品小官罢了,我须努力建功,早日封侯拜相,不教天下人小觑了我,到了那时我说娶你,天下何人敢拦?”

    长乐帝姬往李牧之怀中一抢,依偎踌躇道:“夫君说的是,常言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说的奴家如何不懂?只是适才听你说明夜你又要请弟兄们吃饭吃酒,却不来寻我,那岂不是又见不到你?”

    李牧之劝说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重,儿女私情当放在一旁,你我已有夫妻之实,还怕我负了你不成?我在花前月下发誓,只要闲了,便去后宫寻你,不似今日,只顾自己耍子,陪你玩耍如何?”

    长乐帝姬寻思一番,她与李牧之的姻缘确实千难万险,若李牧之乃将门之后还好说,可李牧之说大了不过是奸细头子,道君天子赵佶如何真心瞧他的起?故而还是要多给李牧之时间,要不然只是枉做了这一场露水夫妻,到头来终是空欢喜一场。

    长乐帝姬思虑已罢,望着李牧之那剑眉星目认真道:“盼望郎君早日建功,也不枉妾身真心喜欢一场。”

    李牧之当是龙腾虎跃之年,精力充沛,说罢,手脚又不老实,再又犯贱,长乐帝姬耍笑道:

    “你果是天下最贱人,此前说不碰我,这又不老实,哼!你这嘴最会骗人,我如何信你?”

    李牧之猛虎扑去,哪顾脸皮:“我是最会骗人,亦是天下最贱人,却也是你的郎君,此中苦恼欢乐都是你自个寻得,怨不得我!哈哈!”

    长乐帝姬欢喜道:“只求大官人快些,切莫耽误了归期,惹得皇后不喜。”

    李牧之只是一脸严肃道:“孙猴儿定海神针托世,大时便大,小时便小,不搅弄得你这思海欲江天翻地覆,五脏震荡,半月只怨我今夜不把你当了人,如何止得住你的情根,过后又要怪我不去看你。”

    长乐帝姬听了自是欢喜:“郎君想的倒是长远,全凭郎君做主,只是用心施展,被你这恶狼吃了心也干休。”

    又半个时辰过去,不知觉到了丑时头牌(01.00点),长乐帝姬秀裙早已干了,只是脑袋昏厥,双腿绵软无力,李牧之伺候服帖,二人穿好衣服,李牧之抱着浑浑噩噩、一脸满足的长乐帝姬送出府邸门口,亲自放入轿中。

    看着凤轿抬着长乐帝姬走了,李牧之还不放心,毕竟是自家心爱女人,便命令一个皇城司军健秘密跟着,监视进入皇宫方才罢休。

    一夜无话,闲话休说,不知觉雄鸡高唱,东方既白,不见金乌,浓云泼墨,阴风渐起,细雨而来,铺盖了整个汴京,滋润万物于无声。

    李牧之急急赶赴了皇城使画卯当真,晨鼓早响三通,李牧之却不见昨夜求见的各方细作,便去了厢房去看,透过门扉,只看得那些兄弟睡得东倒西歪,七上八下,鼾声如雷。

    正巧罗丑奴拿着鞭子赶来,怒道:“相公,此番选的边境细作全不济事,昨夜交代今早拜见相公,却都睡到了现在,相公制定大计,怎可托付了这些懒汉?”

    李牧之却微微笑道:“兄弟错怪了,先别说吐蕃高原来的,就是辽国来的,都要一个月,这些兄弟只为见我,本该是八月底到,结果这才月初,便都赶来,足见真心,连续奔袭数月,马上吃马上睡,倏地换了卧榻,哪个似你这蛮牛一般铁打的人,也罢,命令众人不得打扰,让兄弟们睡熟,然后吃饱喝足再来见我。”

    罗丑奴摸着脑袋笑道:“相公说的是,洒家只把天下人都当我一样,七八天不睡也不碍事,这就告知上下官吏。”

    李牧之便在大殿处置寻常公务,得到午时还不见各方细作醒来,只怕错过,便在皇城司吃了休息。

    直到下午未时末牌(15.00),各方细作都养足了精神,简单吃了酒肉,齐齐跪在皇城司大殿,参拜李牧之、罗丑奴。

    李牧之便拿起这些细作花名册点了起来:“辽国遥辇大圩,汉名:张小乙!”

    那辽国汉子张小乙拱手回道:“小人便是!”

    李牧之继续点名道:

    “西夏拓跋汉十,汉名元通达!”

    “西夏野利荣达,汉名李德力!”

    那西夏汉子元通达、李德力同时回道:“小人便是!”

    李牧之继续点名道:“吐蕃顶真镇住,汉名司马万怡。”

    那吐蕃汉子司马万怡回道:“小人便是!”

    李牧之接连点完了所有各方细作,再细细看了这些精心挑选细作背景出身。

    原来在在北宋中后期,西夏、辽国都自诩华夏正统,与大宋兄弟之国,大宋与各国接壤之地,滥官污吏尤为害民,北宋有识之士尽皆死了,以至于边境防备松弛,天高皇帝远,戕害百姓肆无忌惮,当地百姓为了活命竟然逃向辽国、西夏,有甚者逃去了女真,只为活命。

    而眼前这些精心挑选细作祖父辈便是那时逃出大宋的,若是大宋过得好,便来大宋,大宋过得不好,便又回辽国、西夏等地。

    有的人多数娶了辽国、西夏、女真、吐蕃女子,身上便是有了他国血统。

    譬如那辽国来的遥辇大圩,汉名张小乙,那遥辇氏乃辽国耶律之前的大姓,乃契丹最大部落,再有那西夏的西夏拓跋汉十,汉名元通达,乃是段氏鲜卑,北魏皇族,后改汉姓元,隋唐起,早已成了汉人,以华夏人自居。

    再有那西夏野利荣达,汉名李德力,野利姓氏来自西夏开国名臣野利仁荣,创立西夏文字,党项族野利部人,野利仁荣一生精彩纷呈,贡献卓著,生前遵照西夏国主李元昊的意见,仿照汉字特点,创制出党项族历史上特有的蕃书,即西夏文,被西夏夏仁宗、李仁孝追封为广惠王。

    而那李德力出身野利部落,汉姓随西夏国姓李,可见其在西夏身份高贵。

    似此等三人遥辇大圩、野利荣达、拓跋汉十,是从汉人成功混入辽国、西夏部落,而且还是混入的皇族部落,之所以愿为皇城司使李牧之效力,皆是他们祖父辈,当初逃入他国部落,只为图存,恨透宋国滥官污吏,又无可奈何,虽入了他国,仍有拳拳爱国之心,不忘炎黄子孙身份,死有遗命,嘱咐后代但凡华夏正统用得上时,必须效力。

    再有李牧之仁义贤名,传播四海,天下各国皆知眼下宋国腐败糜烂,却出了李牧之这等英武贤能,不顾生死,一心为民,各国往来客商代为传播,各国学子心驰神往,便是山东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宋江也不过在宋辽二国传达,颇有声明。

    而李牧之之名由大食商人甚至传到西域,如此,这些细作尊崇祖宗遗命,仰慕李牧之贤名,听闻还是大唐李世民直系后裔,放进天下,无论宋国、辽国、西夏,几百年前,哪个不是大唐臣民?

    故而这些细作愿为李牧之肝脑涂地,誓死追随,只恨今日方才见到,这才愿为李牧之这等贤人效力,而非为宋国腐败朝廷效力。

    李牧之若出现意外,有个山高水低,他们便立刻反叛,这倒有些山东河北好汉尽皆仰慕宋江的风骨。

第五十九章 鸳鸯戏水不同眠,各方好汉归李恩相[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