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九原戒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邯郸郡通往九原郡的官道上,一行人马兼程行进着。
为首之人赫然是大秦九皇子将闾。
当日,李斯欣然答应将闾北上的请求,将闾跟随宣诏队伍一同出发。
不同于前几次,本次宣诏队伍可谓豪华。
宣读皇帝遗诏乃赵高女婿,阎乐将军。
宣读李斯大朝会总结的,乃丞相府佐官,仅次于左右丞相的重臣王宁。
还有安抚九原军民的特派安抚使,九皇子将闾。
当赵高提出封将闾为沙丘特派安抚使,将闾听了差点喷出来。
特派安抚使,这特么的听着就不像好东西,明明是回秦,怎么有种回明的感觉。
李斯略微思索,然后欣然赞同。看着李斯赵高的神情,再看看胡亥茫然的表情。
将闾明白了,这是要将自己绑到他们的贼船上啊。将闾本来打算,出了行宫,便找个机会撇下众人,快马疾驰到九原,提前商议应对之策。没想到赵高来了这么一手,无奈之下,只能答应,冠上这么个头衔。
一行人沿着驰道急速行进,既显隆重,又不耽搁时间,一路不扰官扰民,出了太原郡,来到云中郡。
将闾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尽头是连绵不绝的山脉,不由微微一愣,脑海中浮现一首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无怪将闾会想起此诗,此地正是后世这首诗描述的地方,河套草原。
在华夏大地,两条母亲河流淌其内,孕育了无数子民,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盛与衰亡。
黄河,自古便灾害繁多,流经之地水灾,旱灾,泥沙灾害层次不穷,历来是封建王朝的头号心病,花费大量钱财治理黄河,皆只管一代,难保一朝。
但是黄河也不是百害无一益,灌溉华夏子民,孕育出华夏文明,功劳甚巨。
后世有一句俗语,“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说的便是黄河绕过甘肃宁夏境内,在内蒙古高原转了个大弯,成几字型又朝南流去。几千年的冲积,形成了著名的河套草原。
广义的河套草原分为西套和东套,西套就是现在的银川平原。秦朝时,这里曾是戎狄义渠的地盘,后来秦灭义渠,设立陇西郡。
东套便是现在的内蒙古,也就是狭义上的河套草原,人们常说的河套草原。
狭义的河套草原分为前套和后套。
前套就是将闾现在所在的云中郡,这里是天然的养马之地,大片的原始草原,驻扎着大秦的养马军营,源源不断为大秦输送着最优质是良马。那首“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的就是此地。
后套草原便是蒙恬九原大军所在之地,九原郡,也是后世包头地区。
后套地区,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最天然的农耕地区,后世称之为“塞外米粮川”。不过此时的河套草原人烟稀少,九原郡由蒙恬统领,军政一体,蒙恬将六国刑徒,黔首迁入河套地区,引黄河之水灌溉,开垦土地农耕,一派生机勃勃之象。
河套草原既适合农耕,又适合放牧,游离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外,更像是两个文明的缓冲碰撞区。
河套平原西有贺兰山挡住戎狄,北有阴山阻挡匈奴南下,两道天然屏障护佑我华夏子民,不得不感叹简直是造物主的神来之笔。
河套平原历来便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
中原王朝占据河套平原,便可以河套为据点,北上驱逐匈奴数万里,封狼居胥,战功赫赫。
第36章 九原戒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