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隋朝开茶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忽悠老儒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阳初升,景象万新。

    第二天一大早,在杨明远的强烈要求下,这个家破天荒在六点多钟的时候吃了早饭。

    以前是没钱,现在骤然有钱了,杨谢氏也还是有点不习惯花钱。

    但杨明远用了侄子侄女还在长身体、小妹那么瘦不健康等一大堆借口,才让杨谢氏开了这个口。

    对于杨谢氏来说,哪怕手里忽然有了12贯横财,但依然不是乱花的时候。

    谁知道什么时候又要交什么乱七八糟的税,哪里又要走亲戚送礼,以后小女儿出嫁了还要嫁妆钱等等。

    对于普通中国老百姓来说,手中有钱,心里才不慌,存钱是永恒的主流。

    吃过早饭,杨明远和阿爷阿娘招呼一声,便带着六娘去往县城。

    小妹也想去的,但是杨明远去县城买了东西后,就会直接跟六娘回娘家,她也不好跟着去。

    到了县城,杨明远先去用飞钱兑换了20贯铜钱,然后找之前那个老儒生写了张过所申请。

    这一次的理由就简单了,丈夫在府城,娘子跟着去谁还敢拦着?

    敢阻挡国家的人口生育大计?信不信把你流放到安南去?

    老儒生写完过所后,杨明远直直看了他两眼说道:“老丈,我听你说话声,你以前应该说过书吧?”

    “后生仔去了一趟府城,眼神也越发犀利了,可喜可贺啊。”老儒生惊讶说道。

    “看来老丈年轻时候也是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啊。我在府城开了个茶肆,打算请一个说书博士,不知道老丈是否感兴趣?”

    “茶肆里请说书博士?这倒是有点新鲜。”

    一般都认为现代说书先生起源于宋朝,那时候街头市井文化盛行,出行了说书摊。

    但说书人这个职业应该从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了,只是还未形成一个真正的行业,还非常小众。

    1957年四川省成都市出土了两件东汉时的《说书佣》,一坐一站,握棒敲鼓,十分滑稽好笑。

    这足以说明,早在宋代之前,说书人就已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就像盛行于西方1113世纪的游吟诗人一样。

    而真正以将故事为主的书茶馆,直到元明清时候,才开始在历史上出现。

    唐朝时候的说书博士,更多的是贵族官宦养在家中解闷的乐工,或者在城郭乡野之间到处游走。

    走到哪说到哪,并没有什么固定场所,就像街头艺人一般。

    所以这老儒生才会好奇发问,他实在想不出,开个说书的茶肆能怎么赚钱?

    没有贵族养着的说书博士,基本上是饱一顿饥一顿,挣钱全靠顾客打赏,没有好的故事谁愿意打赏?

    而且,从古至今哪哪都是白嫖的人,哪怕你讲的再好,他也只出一壶茶钱,其他休想。

    所以啊,并不是宋朝以前没有出现过专门说书的茶肆或酒肆,而是开书茶肆的最后都倒闭了。

    有时候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兴衰与否。

    “老丈是否在担心这茶肆能否赚钱?”

    “是的,我是挺好奇的。”

    “其实这个老丈无需考虑太多,我可以提供多种方式,可以保证你的基本生存问题。”

    “哦,怎么说?”

    “比如我每月付你一笔钱,你只需每天准时准点说故事即可,这样你无需考虑茶客们是否愿意打赏银钱。还有一种是以前的那种方式,你每次讲故事付我几十个铜板,茶客们的打赏钱都归你自己所有,你讲的好就多赚点,自负盈亏。”

    “倒是公平,还有吗?”

    “还有就是,我可以向你提供故事,你在我这讲故事不需要付钱,但是得到的赏钱我们对半分。我能

第32章 忽悠老儒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