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籍皇后,遴选妃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入宫。

    才是刚刚开始。

    接下来。

    五千秀女分立如前,内监谛视耳、目、口、鼻、发、肤、颈、肩、背,有一不合法去之。

    又使自诵籍、姓、年、岁,听其声之稍雄、稍浊、稍吃者去之。

    去者复两千人。

    再由内监各执量器,量女子之手足,量毕复使周行数十步,以观其风度,去其腕稍短、距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去者复千人。

    其留者亦仅千人,皆召入宫,备宫人之选。

    复遣宫娥之老者,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扣其肌理,于是入选者仅得三百人,皆得为宫人之长矣。

    在宫中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论而评汇其人之刚柔愚智贤否。

    最终入选者最多五十人,赐清纱手帕,金玉跳脱等事系于臂,皆得为妃嫔矣。

    此次国朝选妃,又是登基后首次选妃,会从这五十妃嫔中,遴选出一位皇后和两位贵妃。

    其余留宫的九百五十人,有二百五十人可以任“宫人之长”,七百人可以“备宫人之选”。

    可以这样认为,选留后宫的千名秀女除了被册为后妃之外,还可以是宫人及“宫人之长”。

    意味着选秀不仅为后宫遴选后妃还包括宫女、女官等。

    其中种种,礼仪繁多且杂,令人完全提不起兴致。

    “选妃,不仅是在选美,又怎能让臣妾一言而定,纵使是选美,臣妾之目,与皇帝龙目,又怎会完全相同?”

    张嫣扶额,无奈道:“选妃,可是天下人,尤其是官员,在共同使力,有关于朝廷,皇帝,怎能完全不管不问?”

    国朝秀女。

    绝大多数出身军籍、民籍和官籍,即良家女也。

    从这出身就能看出问题,军籍、官籍的秀女,多多少少代表着籍贯后的利益。

    所以。

    国朝诸位先皇皇后,大多出自民籍,她张嫣,就是民籍代表皇后。

    但因籍贯,决定皇后之位,并不绝对,主要是看皇帝个人想法。

    “朕之过。”

    朱由检认下过错,虚心接受道:“这选妃中,有什么需要朕决定的,请皇嫂教我。”

    “皇帝不必如此,些许考量罢了,只是臣妾不便拿主意,才来请教皇帝。”

    张嫣没有接受,解释道。

    巧妙把请教对象的身份,从皇帝换成了自己。

    “第一,皇后的出身,军籍、民籍和官籍,皇帝可有倾向?”

    “民籍为优,军籍次之,官籍最次!”

    朱由检沉吟道。

    国朝人重家族观念,坐上高位后,难免会心生帮扶之意。

    民籍皇后,再帮扶家族,不过滋生出暴发户似的外戚。

    只要想铲除,轻而易举。

    军籍皇后和官籍皇后,则能滋生出庞然大物。

    想铲除,甚至会伤筋动骨。

    外戚之祸。

    能避免尽量还是避免。

    “臣妾记下了。”

    张嫣颔首,继续道:“第二,妃嫔中,国朝南北,皇帝可有倾向?”

    名义上选秀应是在全国范围内举行。

    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事实上国朝的选秀多在南北直隶州府、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州府举行。

    虽说两京并重。

    但在国朝初期,后宫妃嫔以南方女子为主。

    到孝宗皇帝以后,后宫妃嫔多以北方女子为主。

    而到万历帝之后。

    为减少选妃开支,和特殊原因,泰昌帝、天启帝,基本限制在京城内外及八府遴选淑女。

    现在。

    国库充盈,支撑得起在全国范围选妃,这南南北北的事,涉及朝廷诸多考虑,不免被重新提及。

    “遴选妃嫔,以德行为重,南与北,均衡为优!”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籍皇后,遴选妃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