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先手为强,人往高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千万两纹银建造花销。
每年持续一千零八十万两纹银的投入。
这数额。
真不是一般数目。
众阁老咋舌不已。
就连意欲提出这道国策的刘阁老也迟疑了。
思考。
值得吗?
那是肯定的。
打破士族对学识的垄断,广纳天下贤才,才能使国朝为广阔未来做好准备。
长久推行。
国朝肯定血赚。
但就是周期太长。
学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再加上考试所用的八股文。
即便是天才。
至少也需要十年、二十年,乃至于三十年的学习。
才有可能考中举人,有了做官或继续考取进士的资格。
可普通百姓家。
纵使能让孩童们在幼时入学,又如何能撑得起三十年的供养?
由于免除赋税国策的执行。
举人以下,秀才和童生,在国朝拥有的特权极大削减。
尤其是秀才。
受到的影响最大。
以往。
凡中了秀才之后,国朝会给予秀才部分田地的免税权。
而承受不起徭役苛捐杂税的穷苦百姓,则会把田产托在秀才的名下,以减轻赋役。
即“投献”。
这也是大多数寒门士子,在中了秀才后,能够缓口气,继续读书考取功名的底气。
不然。
仅靠朝廷发放的那点粮食,饿也饿死了。
由于国策刚刚实行。
国朝内现有的秀才,该接受投献的,早就接受了,有佃户们供养着,暂时问题不大。
适才。
刘阁老提出了“清丈田亩,还地于民”的国策建议。
本就在秀才们心口上扎了一刀。
相信这条国策执行后。
寒门秀才们要亲自下地耕种自己的几亩地。
想要继续读书。
光靠地里那点产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寻求外业。
有能耐的,去给富家子弟当老师。
没能耐的,去私塾给穷苦孩子当老师。
或许去当客栈当账房等等。
反正。
这个隐患,已在国朝内部埋下。
而福城学堂在国朝推广开来。
必将在数年后、十数年后,诞生数以万计的秀才。
届时。
整个隐患就会膨胀到难以复加的地步,继而引发国朝剧烈动荡。
甚至。
会动摇国本。
“每道国策,都有利有弊,只要利大于弊,国朝,不能因噎废食!”
刘阁老坚定道。
有隐患。
慢慢解决就是。
不能事情还没发生,就因恐惧可能出现的隐患而不去进行。
那样。
国朝永远不会有发展。
“季晦,能为百姓做到如此地步,我自愧不如。”
叶首辅脸上浮现一抹自惭形愧之色,可“国朝大管家”的身份,又不能将话就此停止,苦涩道:
“可季晦啊,想教会三千万适龄孩童认识和开蒙,需要一百二十万童生和一百二十万秀才做为孩童们的先生啊。”
一百二十
第80章 先手为强,人往高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