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赘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3章 三个喷子一台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所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文朝社会的现状何其不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状况呢?但是谁又有能力改变呢?难不成在这种民智未开的年代推行后世政策?那无疑就是和自寻死路,所以说欧尚这类的人必须存在,而且长时间之内自己还是要依靠这些人。

    教育是最根本的事情,这点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不过是的理念,古人难道真的不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吗?无非就是家庭条件的不允许,普通人家对于劳动力是无比的看中,这年头读书识字的成本高,出材料的几率低,自然很少有家庭愿意做出这样的赌博。

    对,这年头读书其实就是一种赌博,而且这种赌博还是决定人一辈子的命运,话虽然是有些难听,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个样子,读书做官是相互勾连的,若是读书不能做官的话那么读书有何用?

    入朝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朝高中,四海扬名,除此之外就是从军或者造反成功,但是后者风险都是很大,可以说都是一不留神吃饭的脑袋就不在自己脖子上面挂着了。

    冯宁成立县学的目的很简单,并不是真的希望长安城人人都是秀才举子,显然这是不现实也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冯宁希望长安县城之中人人都能识字,起码不会因为文字机巧而吃亏上当。

    不过纵然是这样的一个目标说出来都是让其他的人感觉困难重重,文朝虽然从上到下都是中式教化,都是推崇教育,但是文朝所谓推崇的教育重视的教化和后世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文朝地方官员教化看的便是这个地方每科高中的人数,往往中举的人数越多这个地方所谓的教育推广的越好,相反则是县官的失职,重则自然是要受到朝廷的责罚,至于说百姓的识字率?不好意思文朝上到皇上下到每一个官员脑海之中都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冯宁所谓推广教育的办法欧尚听了直摇头,欧尚也是精明人,自然是能看出来这里边究竟有多么的艰难,自己本就是大儒,已经有了很高的社会名望,为什么还要陪着冯宁蹚浑水呢?过去了是冯宁的功劳,过不去还需要赔上自己的名望。

    一边的陈宾也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陈宾一开始或许也是和冯宁想的大相径庭,陈宾依然还是普遍的读书人的想法,他却没有想到冯宁的思想竟然如此的超群。

    但是陈宾毕竟做过官,眼界上面要比欧尚开阔一些,这里边的契机和机遇自然人家陈宾也是能够看到,如果冯宁的设想真的有朝一日实现,那么或许天下大治也不久以。

    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生意买卖,三教九流之人可以说无时无刻都需要文字的辨别和书写,如今为何百姓不打官司?一方面由朝廷的官官相护,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有诉讼的过程限制。

    往往蒙受不公的百姓在诉讼的第一步就被卡住了,很显然状纸这东西不是文盲能写出来的,甚至认字不多的人都是写不出来,找会写的往往人家也是看人收费,而且普遍要价不菲(对于百姓来说)自然而然也是没有百姓诉讼了。

    当然不排除这里边由朝廷的愚民政策,但你若说都是愚民政策导致那就有些不现实,更大的因素还是文化对于一般百姓的束缚。

    此后的谈话可以说欧尚的态度冷淡了很多,冯宁的意思人家已经了解清楚了,很明显欧尚并不愿意来帮冯宁做,或者说人家压根就不看好冯宁去做的事情。

    难如上青天的事情,官家都不一定敢做,你一个小小的县官凭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欧尚态度的变化冯宁和陈宾自是能感觉到出来,这样的名儒人家不愿意就是不愿意,冯宁自然不能动粗把人家绑到长安吧。

    相比较而言冯宁反而是更加的坚定了普及教育的决心,百姓们实实在在的需要,另外若是百姓们都会读书认字之后例如欧尚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牛气的资本?

    天才不常有,但是当一个基数足够大的话那么天才就变成寻常的东西了,欧尚这类的高级知识分子如今能这样的牛气还不是因为读书人的基数小,等自己有机会真的完成了夙愿的话欧尚这类的人或许就如同后世大学生一般多了吧。

    离开了欧尚的府邸,冯宁感觉到了陈宾的几分失落,这倒是让冯宁觉得有些不解。

    说起来应当感觉失落的人是自己才对,陈宾失落什么呢?不过听完了陈宾的叙述之后冯宁倒也是觉得陈宾这份古怪之中还真的有几分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nbs

第223章 三个喷子一台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