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朝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的朝堂之上,文武大臣两班早早列队站好,今日便是大朝会的时刻了。
从今日站立的姿势上面来看文臣便已经分成了三波,一波是以李纲为代表的联梁派,一波以蔡荆为代表的的联靖派,还有一波这是一群无所谓派系的中间墙头草。
只不过这样的军事问题上面武将应当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是很遗憾的是武将似乎对于那一边都不热衷,他们就好像是看戏的一般。
不过还别说,从某种角度上面来看武将确确实实就是看戏的人,因为他们在朝廷之上说难听点就是充脸面的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发言的权利,这种重大的事情也没有人去在乎他们的意见。
久而久之武将们变成了文臣听话的机器,文臣和皇帝说什么他们照做就是了,其他的事情不在这些人的思考范围之内。
矫枉过正,或许这真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吧。
这段时间的争论可以说已经让两派的大臣们形同水火。
当然所谓的联梁和联靖的问题也不过是两拨人马的导火索,毕竟从一开始他们就是相互对立,这次的事情只不过是加剧了李纲和蔡荆的对立而已。
文朝的局势相比较而言也是变得日益严峻了起来,上层越发的感觉文朝初年制定的一些政策已经不合时宜。
既如此那么改革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但是社会的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显然那些已经吃到肉的人肯定不会吧自己嘴里边的肉再一次的吐出来。
既得利益在朝廷之内的实力也是相当的庞大,代言人也是为数众多,纵然改革派由皇帝的支持,但是却依旧是半斤八两的样子,双方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上朝的时间便已经发生了一起文臣斗殴的事件了,不过好在双方的大臣在劝阻,才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李纲微微的看着蔡荆,同样的蔡荆也是看了李纲一眼。
双方已经有几十年的斗争了,说起来李纲和蔡荆两个人当初还是同科的进士,可算是同门的师兄弟。
回望当初两人甚至一度还是朋友,但是时局弄人,两个朋友终究还是因为政见的原因走到了现在这种形同陌路的地步。
李纲想要说些什么,却不料这时候只听到小太监大喊一声——皇上驾到。
当今的皇上便是李喆这是一位年轻的皇帝,本来皇帝并不是他的,只不过是因为幸运才落到了他的身上。
兄长在位期间李喆可以说就是一个逍遥王爷,从小娘亲就知道自己孩子和皇帝无缘,自然对于他的教育也是疏忽了很多,甚至于到了七八岁的时候还未看过论语等经典的儒家著作。
不过李喆在书画诗词的造诣上面还是很高,可以算得上是文朝的诗坛大家了。
兄长的意外离世且自己兄长并没有子嗣继承皇位,如此一来这个皇位才落到了李喆的身上。
从小就没有经受过系统教育的李喆在治理国家这方面上并不是很强,不过好在年轻有时间去学习。
现在的李喆已经不是当初继位的那个年轻人了,在位十余年了,对于朝廷的掌握已经开始变得得心应手了起来。
眼中含春,若非今日是大朝会的话李喆都舍不得从王皇后的福宁殿之内出来。
若说起来李喆和王皇后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王皇后确实也是美人,出身也是异常的高贵。
王皇后的祖上乃是文朝的开国功臣宁武王王进忠,王皇后的父亲是当朝的宁国公王懿。
说起来宁国公对于当初李喆能上位还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宁国公虽然在政治上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权利,但是宁国公却对于京城禁军的影响很大,再加上当初自己的女儿是端王李喆的王妃,自然宁国公就站在了端王这边。
日后成为皇帝的李喆自然对于自己这位岳父也是感激涕零,李喆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宁国公虽然已经没办法晋升,但是却依然上次了其家族大量的珠宝。
文朝皇帝和下面的功臣联姻这个规矩倒也是很正常的,虽然是政治婚姻,但李哲和王皇后之间的感情却并非是逢场作戏那么的简单。
比较起来李喆的后宫便是干净了很多,出了皇后之外李喆就只有一个淑妃,甚至李喆的后宫连文朝规定的四贵夫人都没有凑齐。
帝王落座,下面的文武大臣跪倒参拜。
平身之后李喆便感觉到今日的一丝丝的异样。
今日的大臣人数不仅多,而且还是很齐,以至
第125章 大朝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