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1章,自甲午战争以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艘小火轮顺着湘江而下。
张庸坐在船头。默默地观察四周的一切。
这都是自己守护的土地啊!
很平静。
很安逸。
来来往往的商船。忙碌的运输。
岸边,有老百姓在努力的耕作。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当然不是真正的油菜花。不知道是什么花。但是非常的漂亮。
有风吹来,空中还有蒲公英在螺旋飞舞。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这都是我们华夏的壮丽山河啊!
只要光头不乱来,这片区域就不会受到战火的波及。
但是……
光头的骚操作……
摇头,将烦躁的思绪驱逐出去。
收回心思。
闭目养神。
小火轮驶出湘江,进入洞庭湖。
因为是十月份,枯水期,洞庭湖的水位,大大下降。
没看到什么美丽的风景。
但是张庸的心情还不错。
因为……
没有看到膏药旗!
只要是没有膏药旗的地方,都是好风景!
“专员。”
“什么事?”
“第67军报告,黄维已经到了。”
“好。”
张庸点点头。
这个黄维,速度倒挺快。
上次跑来找自己下跪求救,确实委屈巴巴的。
现在调任67军军长,再也不用担心后勤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了。算是因祸得福吗?
或许,军政部就是故意的,将这个二愣子调开。免得去了其他部队又继续告状。
这个黄维,有时候一根筋,钻牛角尖。何应钦也烦躁吧。
“突突突……”
“突突突……”
小火轮轰鸣着,继续前往岳阳。
看到一艘悬挂着意大利旗帜的货轮缓缓的迎面而来。
这是一艘排水量1200吨左右的货轮。
湘江水浅,这个级别已经是极限。再大就要搁浅了。
货轮上面满载各种子弹。包括92毫米毛瑟步枪弹。还有62毫米莫辛纳甘步枪弹。
都是补充第九战区的。大部分会用来进行射击训练。
现在,第九战区的国军,都在整补、训练阶段。开始逐渐普及实弹射击。
以前,有些部队的国军士兵,在上战场之前,连一颗子弹都没有打过。可想而知能有什么水平。
现在不同了。现在有明确要求。每个新兵,都有三个月的集中基础训练阶段,至少打50发子弹。
分配到各个班组以后,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进行实弹射击。
总之,一句话,不再是一片空白。
好像第五军、74军这样的,实弹射击的次数更多。
至于张庸督察的部队,就四个字——弹药管够。打到你不想打。看到枪想吐。
很奢侈吗?
其实一般。
以后的驻印军,比这个还奢侈。
美帝的弹药供应,比系统还要无极限。哪怕是次要战场,也非常夸张。
史迪威的手里,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缺乏弹药的。
武器本身可能因为产能和分配的问题,暂时普及不到。但是子弹绝对管够。
特别是春田步枪使用的62*63毫米子弹,你要多少都有。
还有汤姆森冲锋枪使用的43毫米子弹也是。随便挥霍。
但是仅仅局限于美帝负责的后勤。
一旦是国军自己负责,那就哦豁。
即使美帝给国军无上限的弹药,国军也无法全部运输到前线。前线还是缺。
唉……
需要汽车啊!
需要数量无上限的汽车啊!
但是没有。
系统不给。
需要自己掏钱买。三千美元一辆。好贵。买不起。
下午三点左右,顺利到达岳阳。
“专员。”
“专员。”
黄维带着67军的所有军官到码头迎接。
唐建洲、陆象壁、靳九川等三个师长都在。后面还有几个团长和一些参谋。
“大家好。”
张庸摆摆手。没什么客套的。
除了黄维,其他都是老熟人。
黄维是自己一个人来上任的。连勤务兵都没有带。
发表简单的讲话。
当然是热烈欢迎黄维到来了。
虽然黄维年纪轻,但毕竟是黄埔一期生。
必须承认一个现实,就是在这个时期,黄埔生真的很吃香。
你嫉妒也没用。
一座黄埔军校,就是半部民国史。
同学VS同学……
招生办主任VS校长……
招生办主任+政治部主任VS校长+教官……
“专员……”
“对。67军目前是三师九团的编制。你要习惯。”
“是。”
张庸给黄维答疑。
最早归他督察的四个军,67、68、69、100军,编制都和其他国军不同。
其他国军都是师、旅、团这样的编制。张庸取消了中间的旅级。由师直接管辖团。然后实行三三制。
眼下,67军是满编的。足足有三万五千人。意大利炮也是足够的。
但是没有大口径的105毫米以上重炮。
不是张庸不想配备。是太笨重。无法适应67军的机动需要。
在没有足够汽车的情况下,配备105毫米榴弹炮简直就是灾难。也容易成为日寇飞机目标。
“走!”
“是。”
随后,和黄维一起去前线视察防御工事。
目前的汉口和岳阳,敌我双方对垒。大家都是高墙壁垒,严阵以待。
无论是谁,想要主动进攻,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冈村宁次也老实。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只要一动,伤亡就会接踵而来。
在密密麻麻、层层迭迭的防御工事面前,无论是谁,都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几万人的伤亡,轻松达成。
所以……
张庸给黄维的任务,就是守住岳阳。绝对不能贸然出击。
同时,反复强调,67军的驻地,就是岳阳。
就差点光头的名字了。就怕光头又越过战区,越过他张庸,给黄维下命令。然后导致部队重大伤亡。
“专员,您放心,我黄维誓与岳阳共存亡。”
“好,好。”
张庸点点头。
我不是对你不放心。
我是对光头不放心。
如果光头直接越过我,给你下命令,你黄维怎么抉择?
但是没事。
最多就是岳阳丢了。
然后自己再率领部队亲自夺回来。
休息一晚。
第二天继续上船,去荆州。
第69军就驻扎在荆州。之前的军长是李天霞。现在是龙慕韩。
龙慕韩还没到任,但是李天霞已经走了。
荆州倒是很安静。
日寇在五十公里之外,双方没接触。
情报显示,日寇的兵力并不多。基本可以肯定是警戒性质。
只要岳阳没有失陷,日寇从陆地上进攻荆州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侧翼被严重威胁。很危险。
没什么说的。就是简单的走走过场。视察视察。
继续坐船。
逆流而上。到达宜昌。
68军就在这里驻扎。作为预备队使用。
因为暂时没有战事,于是,光头又开始谋划“削藩”,从滇军开始。
将68军调防昆明,就是削藩的第一步。
“专员。”
“大家好。”
李天霞带着高级军官迎接张庸。
所有人都知道了要调防昆明的命令。很多人内心都有疑虑。
一下子跑那么远啊!
从中原一下子跑到大西南,相隔一千多公里啊!
其他不说,光是行军,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而且,大部分的路段,都是需要步行的。
船运最远只能到达宜宾,然后就需要步行了。
都是崇山峻岭。
都是蜿蜒山路。
很多人都想不通,为什么要跑那么远。
将滇军调出来,将68军调进去,完全就是瞎折腾!大家都在路上累死了。
“这是委座的命令。是统帅部的安排。”
张庸也不解释。
解释个屁。他也觉得是瞎折腾。
几万人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还大量非战斗减员。
须知道,68军最早的根基,是东北军。很多战斗骨干都是北方人。对滇省的气候,肯定不太适应。
滇军守滇省,其实是最好的。
哪怕是日寇打过来。滇军自己其实也能守住。
只要将所有的滇军,都全部调回去滇省。保证日寇无法打进来。
滇人守滇土,战斗力肯定爆表啊!
但是……
唉……
“确实有不愿意去的,可以向我申请。我可以安排你们去其他部队,继续和日寇作战。”
张庸也没什么动员激励之类的。
总之,自愿。
不强制。
留下来的也不是懦夫。
去其他
第1731章,自甲午战争以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